(
课件网)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氨和铵盐的主要性质,认识氨和铵盐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认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铵盐(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加强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基于氨的喷泉实验,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形成产生喷泉的原理、条件认知模型;基于氨及铵盐的性质,形成氨与酸、氧气等反应及铵盐的不稳定性规律的认知模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喷泉实验原理、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探讨,认识实验室制备氨的多种方法及原理,理解喷泉实验原理及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核心观念。 学习任务一 氨的性质 自主学习 认知形成 ? 分子结构 电子式: ,结构式: _____ ? 物理性质 状态 气味 密度 水溶性 沸点 _____气体 _____气味 比空气 _____ _____溶于水(常温常压 _____) 较低,易液化,作 _____ ____ 无色 有刺激性 小 极易 1∶700 制冷 剂 ? 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①打开弹簧夹,并挤压胶头滴管 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 _____,瓶内液体呈 _____色 氨 _____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氨水)呈 _____性 喷泉 红 极易 碱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 _____ 氨与氯化氢均易挥发,反应生成 _____色晶体 白烟 白 2.氨的化学性质 NH3↑+H2O ? 用途 1.氨易 _____,液氨常用作 _____。 2.氨是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的重要原料。 液化 制冷剂 1.某同学做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时,打开弹簧夹后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入烧瓶内,并未产生喷泉,试分析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 提示: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收集的NH3纯度较低;③烧瓶不干燥等。 2.氨水中存在的粒子有哪些? 1.正误判断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2)1 mol·L-1的氨水中c(NH3·H2O)为1 mol·L-1。( ) (3)氨水可以导电,所以NH3为电解质。( ) (4)浓氨水与所有酸反应均有白烟产生。( ) (5)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中只能升高而具有还原性。( ) 【答案】 (1)√ (2)× (3)× (4)× (5)√ 2.(2024·山东济宁高一期末)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氨的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的小 B.与氯化氢反应产生白烟 C.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答案】 C 【解析】 NH3与HCl反应可生成NH4Cl晶体,产生白烟,B正确;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是酸性气体,NH3是碱性气体,C错误;NH3的水溶液中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正确。 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气体为氨,液体为水),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_____ _____。 (2)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在圆底烧瓶中盛放不同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 请帮助分析实验后圆底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浓度(假设是在标准状况下完成实验,且溶质不扩散)。 ①若用HCl气体,则c(HCl)= _____。 ②若用NO2气体,则c(HNO3)= _____。 互动探究 能力提升 ● 情境创设 管道工人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如果管道某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