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3479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2节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05-1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82920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酸雨,教师,答案,练习,课件
    第五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课时达标分层练 学业考达标练 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下列有关硝酸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硝酸保存于无色试剂瓶中 B.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可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制容器储存,说明浓硝酸与铝不反应 D.稀HNO3与金属反应时,可被还原为更低价态,说明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答案】 B 【解析】 A项,浓硝酸见光会分解,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错误;B项,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试管口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可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正确;C项,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所以浓硝酸可以用铝制容器储存,钝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D项,与金属反应时,稀硝酸被还原为一氧化氮,反应较慢,浓硝酸被还原为二氧化氮,反应较快,所以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弱,错误。 2.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答案】 B 【解析】 在上述反应A、C项中HNO3均表现出酸性。在B、D项中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表现出氧化性,并且在B项中又有Cu(NO3)2生成,说明此反应中HNO3还表现出酸性。 3.(2024·洛阳高一期末)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Fe2+、NO、H+ B.Na+、H+、HCO、NO C.K+、NH、SO、OH- D.H+、Cu2+、NO、SO 【答案】 D 【解析】 酸性条件下,N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A项错误;H+和HCO反应生成CO2和H2O,B项错误;NH和OH-反应生成NH3·H2O,C项错误;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D项正确。 4.以下关于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 mol浓硝酸被还原转移2 mol电子 B.铜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剧烈 C.铜与浓、稀硝酸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D.生成等量的硝酸铜,消耗浓硝酸的量多 【答案】 A 【解析】 1 mol浓HNO3被还原生成1 mol NO2,转移1 mol电子,A项错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Cu与浓HNO3反应比与稀HNO3反应剧烈,B项正确;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判断生成等量的Cu(NO3)2,消耗浓HNO3的量多,D项正确。 5.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是将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属于氮的固定 B.氮气在足量氧气中也可以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 C.过程④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常温下可用铁质容器储存浓硝酸 【答案】 B 【解析】 过程①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属于氮的固定,故A正确;氮气在足量氧气中可以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不能生成NO2,故B错误;过程④3NO2+H2O===2HNO3+N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C正确;铁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反应继续进行,常温下可用铁质容器储存浓硝酸,故D正确。 6.目前,汽车尾气系统中均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含有催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尾气中CO和NO发生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NO在催化剂表面反应过程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B.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中CO和NO的物质的量比为1∶1 D.反应前后涉及3种氧化物 【答案】 A 【解析】 A项,在催化剂表面反应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