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4372

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共21张ppt+1个内嵌视频)

日期:2025-05-1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6708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选择性,视频,内嵌,ppt+1,21张,必修
  • cover
(课件网)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思维的含义 (1)人类与思维 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 说明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 思维,就像阳光、空气和食物一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只要我们在“想”、在“考虑”,就能体会到我们在思维。 说明人的思维具有普遍性。 思维的含义 (2)含义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认识同义 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知识回顾--哲学与文化 ①意识 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作用、与物质的关系 ②认识 认识的含义、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的反映形式和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本书中的“思维”】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 别 内容 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形式 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特点 直接性和形象性 间接性和抽象性 联系 ①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源于实践,两者都有正误之分。 知识对比 思维的含义 (3)类型和意义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能力 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战略思维 辩证思维 创新思维 底线思维 法治思维 历史思维 思维的含义 (3)类型和意义 类型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意义 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狭义思维/理性认识。 思维的特征 思维具有差异性 不同人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及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即思维具有差异性。 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综合探究: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土耳其商人……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A,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帽子。 思维的特征 思维具有共同特征--间接性 ①原因: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 ②含义: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③作用:思维的间接性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克服感性认识的局限,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④局限性: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者片面,加工制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 强调思维的推断 已知→未知;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现象→本质/规律;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关键词 根据…判断… 推测...;预测... 思维的特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