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5306

第二章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48张PPT)

日期:2025-10-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604492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章,地理,PPT,48张,教学课件,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生态脆弱的综合治理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 导入新课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绿洲重现(下图)。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②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 ③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④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原因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治理措施。 难点: 说明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表现及相应综合治理措施。 新课讲授 第1课时 新课讲授 1.什么是生态脆弱区? 一、生态脆弱区 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主要分布: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新课讲授 干湿交替带 农牧交错带 新课讲授 沙漠边缘区 水陆交界区 新课讲授 2.生态脆弱区的特征是什么 干湿交替 农牧交错 水陆交界 森林边缘 沙漠边缘 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土地退化 一旦稳定性被 打破 新课讲授 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空间分布图 新课讲授 3.什么是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土地沙化 石漠化 土壤侵蚀 土壤盐碱化 土壤肥力下降 新课讲授 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溶蚀 喀斯特地貌 新课讲授 下面四幅图展示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大片的石头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为石漠化,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2.石漠化现象会出现哪些危害呢? 新课讲授 石漠化形成条件 (1)多陡坡,土层薄; (2)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 (3)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 新课讲授 土层薄 陡坡 多暴雨 水土流失 石漠化 耕地减少 贫困 过度开垦 人口增长 石漠化的危害 如何防治石漠化? 方向 措施 管理措施 ①健全法律法规,严格管理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生态移民 工程措施 ①修建水平梯田  ②平整土地  ③修建水库 生物措施 ①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恢复自然植被 ②调整农业用地结构 技术措施 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1.什么是北方农牧交错带 汉、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气候暖湿时期,再加上政府垦荒政策的引导,大批农民越过长城一线,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使农区北界向西、向北推移。也就是说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新课讲授 北方农牧 交错带 新课讲授 2.简述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大风(风速大于17米/秒或八级以上)天数年均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30天。这个区域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从教材图2.12中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