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鲁山县西北七校中招第三次模拟试卷 九年级语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页,五个大题,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请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 23分) 九年级开展了以“发现大雪节气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以下是小郑同学对大雪来历的介绍,有些文字拿不准,请帮他完成。(6分)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1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的名称最早见于 《淮南子·天文训》,书中记载:“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音比应钟。”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则进 一步解释:“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这意味着到了大雪时节,雪已经足够多,足以 fù 盖大地,形成厚厚的积雪。我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意思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停止鸣叫;而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这种兰草也感受 到阳气的méng 动而抽出新芽。这三候生动地描绘了大雪节气中动植物的变化,反映出自然界的阴 阳转换和生命律动。 (1)请为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仲冬( ) 候( ) (2)请联系语段内容,依据注音,补写空缺的汉字。(2分) fù盖 méng动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2.下面文段是小郑同学积累到的与“雪”有关的古诗名句,请帮他补写完整。(8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历来是古人四时赏心乐事所在。历代文人墨客以诗言志,借 雪抒怀,为我们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张岱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被“① ,② ,上下一白”的天地浑然一体的景象所痴迷;宋濂面对穷冬烈风的恶劣天气,“大雪深数尺,③ ”,在雪中艰难行走,却忘乎所以;卖炭翁在冰天雪地之时,为生计奔波,“④ ,晓驾炭车辗冰辙”;李白在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城之际,面对前路渺茫,发出“⑤ ,⑥ ”[《行路难》(其一)]的慨叹;岑参面对西北边塞八月飞雪的奇丽景象,吟咏出“⑦ ,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千古名句……晶莹的雪花因为有了诗人的精神意趣 而变得浪漫多姿。 3.雪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见证者。那些与雪有关的名人故事有些已入成语宝库,承载 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小郑请你仿照示例,帮他完成。(3分) 名人故事 文化内涵 ① 战国时期,楚怀王为体恤民情,给全国贫苦百姓和游客送炭取暖。比喻____ 在困难和危机时给人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 唐朝孟浩然酷爱梅花,骑着毛驴冒着风雪,不畏严寒追寻梅花芳踪,寻 踏雪寻梅 找作诗灵感。后用来象征②_____的精神。 北宋时,杨时为了求学,在程颐老师休息时不愿打扰,选择在雪地里等待。 程门立雪 比喻学子③_的品格。 4.小郑搜集了以下与“大雪”节气有关的民俗活动材料,请阅读完成任务。(6分) 材料一:“ 。”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便开始忙于腌制“咸货”。无论 是鸡鸭鱼肉,还是各种蔬菜,都被精心腌制,以备冬季食用。这一习俗不仅是为了应对冬季食材 的匮乏,更是为了庆祝丰收,享受劳动的成果。腌好的咸货色泽诱人,香气四溢,成为冬季餐桌上不 可或缺的美味。 材料二:“ 。”大雪时节,北方地区气温骤降,河流开始封冻。人们会结伴前往河边, 观赏封河的景象。河面逐渐结冰,形成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仿佛进入了一个冰雪的世界。这一习俗 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人们对冬季来临的迎接和庆祝。 材料三: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 ”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 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 ”。此时宜温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