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二单元 历史 ①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②通过分析、解读史料,认识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从历史解释角度客观评价工业革命。 ④认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 学习目标 重点: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难点: 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导入新课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观察上面图片和阅读材料,思考一下:上面现象的变化是什么导致的? 新课讲授 问题探究一: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产生的影响。 西欧的工业化,有个长达两个半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时代(1500—1750年)。实际上那时的手工工场并非十分普遍,但马克思称之为“时代”并非夸大其词,而在于指出其重要意义。在工场手工业中,尽管生产力还是手工的,生产关系则已是资本主义的了。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工业的基础,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西欧经济力量的膨胀、社会结构的变革和资本价值观念的确立,都出现在这个时代。非洲、印度的征服,澳洲、美洲殖民地的开拓,都靠工场手工业的威力。荷兰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都是手工工场发展的结果。 ———摘编自吴承明《早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兼论张謇的实业路线》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资本价值观念的确立;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基础,同时带来了早期殖民扩张。 新课讲授 根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建立;科学技术和人才因素的支持;善于抓住机遇,社会开放等。 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文明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新课讲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领域的变化。 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歌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依靠工业、而不依靠农业生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新课讲授 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动,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新课讲授 问题探究二:从工场到工厂。 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讲述了美国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飙升,工人在巨大压力下饱受折磨的故事。主人公夜以继日地工作,已经产生幻觉,把别人的鼻子当成螺丝帽来拧,并且将自己卷进流水线的皮带里。 新课讲授 根据材料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一 工厂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工人……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利润的最大增长,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具体地说就是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强制性劳动,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