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1.(2分)玉琮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礼器。下列出土文物玉琮共同反映了( ) A.生产工具发生变化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旧石器时代的成就 D.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2.(2分)远古时代人们使用的农具多以打制石器为主,在夏商时期木质的耒和骨制的耜出现在农业生产中,到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广泛应用。这反映出( ) A.作物品种的丰富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土地制度的调整 D.耕作方式的变革 3.(2分)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与这一制度相关的史实是( ) A.禅让制的确立 B.世袭制的确立 C.分封制的确立 D.君主制的确立 4.(2分)西汉贾谊《过秦论》中记载商鞅变法:“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这是( ) A.分析变法背景 B.说明变法措施 C.评价变法影响 D.描述变法过程 5.(2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请为下面思想家的主张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 老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墨子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A.人才标准 B.教育思想 C.自然规律 D.治国理念 6.(2分)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唯一来源。可见,张骞出使西域( ) A.使汉了解了西域情况 B.推动了物种的交流 C.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D.促进对外贸易 7.(2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尊孔子,祠孔庙,为群臣“班赐冠服”,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据此推知( )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洛阳自然环境优越 C.魏晋政权更迭频繁 D.民族认同日趋加强 8.(2分)有文章指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表明科举制度( ) A.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 B.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C.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D.严格规定考试文体格式 9.(2分)大运河借助天然江河湖泊的自然条件,将互不相通的五大水系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南北互通、东西相连的网络,成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杰作。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通( ) A.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C.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D.彰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10.(2分)研究表明,唐朝服饰不仅有华夏传统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一些其他类型的胡服穿搭也受到人们的推崇。据此推测,唐代( ) A.民族交融加强 B.中外交流频繁 C.文学艺术繁荣 D.中央集权加强 11.(2分)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12.(2分)宋代《泉州府志》记载:“涨海声中万国商”,考古发现泉州出土大量伊斯兰教石刻。这说明宋代( ) A.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B.纸币交子广泛流通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政府垄断海外贸易 13.(2分)元朝初期,广西划归湖广行省,后于公元1363年置广西行省,这是广西设立为省的开始。由此判断元朝对地方管理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