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1397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3702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
  • cover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有学者指出,581年隋朝户数约为650万,589年灭陈后得50万户,约为710万户。该学者认为,隋朝户数增加直接得益于(  ) A.南北统一 B.北人南迁 C.社会稳定 D.政治清明 2.(2分)大运河漕运的发达,使饮茶习俗传到了临涣,并使淮北地区逐渐形成了米面结合的饮食习惯,烧饼等特色饮食通过运河也传播到其他地区。这主要体现了大运河(  ) A.维护了国家安定统一 B.加强了区域文化交流 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 D.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3.(2分)唐太宗指出:“农时甚要,不可暂失。”唐玄宗强调:“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纺织)害则寒之原也。”他们都强调(  ) A.民贵君轻 B.轻徭薄赋 C.以农为本 D.重农抑商 4.(2分)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5.(2分)唐朝时,来自东罗马、大食、新罗等国的客使汇聚于都城长安。不少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定居,有的还在朝廷中任职。这反映出唐朝(  ) A.文化交流的频繁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陆路交通的发达 D.对外政策的开放 6.(2分)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 C.改进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 7.(2分)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唐朝时,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农业生产工具 B.“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C.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D.南宋向金称臣,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边界 8.(2分)有学者指出直到唐代,政治乃至社会运行的中坚仍是名门贵胄,世家大族影响力仍不可小觑,但是到了北宋,这一局面则不复存在,反而寒门庶族出身的精英成为社会的主导。这一变化反映出(  ) A.选官制度的发展 B.贵族特权的消失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社会阶层的固化 9.(2分)历史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往往能形象地反映一定的政治内涵。下图漫画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外戚专权 B.藩镇割据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 10.(2分)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 A.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11.(2分)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力图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死后,新任宰相司马光将新法几乎全部废除,主要原因是(  ) A.变法触动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 B.新法用人不当并危害百姓 C.推动变法进行的皇帝去世 D.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政令 12.(2分)某校开展“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小钱币,大历史”,通过观察如图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的历史信息,可以了解到(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中外文明的交流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政治制度的创新 13.(2分)南宋诗人林升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描绘的是南宋(  ) A.社会秩序安定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民生活富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