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92150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一单元第2课《端午的鸭蛋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97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课
  • cover
《端午的鸭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掩、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等词的读音、字形。学习运用“肃然起敬、囊萤映雪”两个成语。 2.了解作者及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3.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 2.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增强语感。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3.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是妙笔,还是赘笔? ●教学方法 1.文献法。课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包括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诗词荟萃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朗读法。本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体会得出。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文章的风味来。好的朗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文章的深意在朗读中自会呈现。 3.讨论点拨法。 4.涵泳品味法。 5.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展播,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民情,创设教学氛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交流)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江苏高邮,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二、资料展播,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民情 多媒体播放各地端午风情画。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端午的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交流,然后各组推荐较有价值的资料全班交流,图片由实物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朗读或投影显示。 教师也可酌情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内容如下: 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女娲节、龙子节、龙船节、香包节、沐兰节、白赏节、解棕节、粽包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并有“小端阳”(五月初五)与“大端阳”(五月十五)之分。 2.端午节的起源。普遍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纪念各族英雄人物的说法也较盛行,这里面包括替父报仇雪耻的伍子胥、安贫守节的介子推、为操练水军而创设龙舟竞渡的越王勾践、威震西域的伏波将军马援、反对朱棣篡位的谏臣刘景、岁暮捉鬼的钟馗、忠于爱情的蛇仙白娘子等。另有夏商周三代的兰浴说。道教定农历五月初五为“地腊”,是日要香汤沐浴,驱逐瘴气,祭奠神祖,以保平安。 3.端午节的礼俗、食俗。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后世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与食俗———诸如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头和龙船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与蜈蚣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袋、挂药包与系五彩丝、赐扇、沐浴兰汤;熙游避灾;露天饮宴;赛龙舟;比武;吃咸蛋和粽子;喝龟肉汤等。无不出自避兵鬼、驱魔疠、止病瘟、强身体之目的。 4.端午节各地不同风俗。较流行的有龙舟竞渡,也叫赛龙船,传说是为了拯救落江的屈原。其他的活动还有插艾、贴符、挂图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腌( ) 门楣 ( ) 苋( )菜 城隍( )庙 (2)辨析形似字。 籍: 藉: (3)释义并造句。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任选四位同学回答,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