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1911

第5课三大改造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统编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5-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4次 大小:19143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八年级,解析,学案,同步,下册,历史
  • cover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学习目标: 1、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2、三大改造的结果、意义和问题。 3、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重难点: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政策、原因、实质和意义。 2.难点:正确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和问题。 知识梳理: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2)形式:引导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完成: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创举):赎买政策。 三、三大改造的评价 1.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2.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不足: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9%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图书-出卷网-发生的变化,与该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 年份 私营-出卷网-(家) 国营-出卷网-(家) 国营所占总数比例(%) 1950 184 27 12.8 1953 356 62 14.8 1954 290 70 19.4 1955 19 77 80.2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开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学者萧冬连提到:1952年土改以后,没有任何政治力量能对新政权提出挑战。在经济结构上,国家不仅已经控制了经济命脉,国有工商业所占比重也超过了私人工商业,国家有力量对它实现和平改造。这一论述指出了( ) A.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五年计划的重要性 C.三大改造的可能性 D.改革开放的迫切性 4.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截至1953年底,全国成立了4806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达30万。手工业者通过合作化摆脱了商人的控制与剥削,生产模式从分散转向集体,从手工业生产到机械化生产。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B.手工业领域改造的初步成就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举措 D.国家对手工业私有制的保护 6.1950年春,河南汝南县老君庙村18户农民成立互助组。该组采用“换工互助”模式,农忙时集中劳力抢种抢收,农闲时合作兴修水利,使水稻亩产从100公斤增至180公斤。至1953年,汝南互助组增至6697个。这种模式( ) A.是人民公社制度的尝试 B.为生产关系变革提供了借鉴 C.加速了土地改革的进程 D.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7.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指示,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凡是国家统购和委托收购范围以外的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