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2025年九年级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 1. “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1964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领衔试掘了毕节黔西观音洞古人 类遗址,揭开了贵州史前文化的帷幕。下列属于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 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观音洞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2.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核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同时,丝绸在西域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 B.西域对丝织品的追捧 C.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D.中原人对美食的热爱 3.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 景象。由材料可知 ①宋代商业繁荣②徽商、晋商等商帮出现③宋代重文轻武 ④江南地区的粮食产量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图展示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5.“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 的真面目”。下列最符合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B.黄海大决战 C.旅顺大屠杀 D.八国联军侵华 6. “我们党领导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长征胜利结束 的标志是 A.巧渡金沙江 B.召开遵义会议 C.飞夺泸定桥 D.甘肃会宁会师 7.右图所示为1953年上海市签发的一张男性选民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直接 见证了 A.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8.历史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关系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下列历史史实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 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按调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农民领取责任制合同书 ②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9.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之一。下列史料最适合研究古代埃及历史的是 10.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丁、达 芬奇、莎士比亚作为西 方著名的历史人物,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开启了政治变革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动了科技进步 D.促进了思想解放 11.瓦特在取得专利的说明书中,把他改进的蒸汽机说成是大工业普遍适用的发动机,与当时使用其他动力来源的机器相比,他的普遍适用性体现在 A.机器更简更单易于制造 B.突破地理条件限制 C.融合两次工业革命成就 D.能源清洁更加环保 12.罗斯福曾说: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场反对匮乏、贫穷与经 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场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A.消除了资本主义根本矛盾 B.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C.促进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D.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13.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资料分别与下面的哪一观点相互印证?(只填字母,4分) ①灌溉技术的进步: ;②原始农业的发展: ; ③铁制农具的出现: ;④拔(插)秧工具的发明: 。 材料二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下图农作物,……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某遗址也发现了此作物大量谷壳的堆积。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是何种农作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某遗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