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2889

3.1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课件(共49张PPT)

日期:2025-05-1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61916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1重组,DNA,技术,基本,工具,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基因工程发展历程 1944年艾弗里等人通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不仅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还证明了DNA可以在同种生物个体间转移。 1961年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截至19666年,64个密码子均被破译成功。 1970年科学家在细菌中发现了第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972年,伯格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的改造,成功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DNA分子。 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被批准上市。基因工程药物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和投资开发的热点。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 1967年,科学家发现,在细菌拟核DNA之外的质粒有自我复制能力,并可以在细菌细胞间转移。 20世纪70年代初,多种限制酶、DNA连接酶和逆转录酶被相继发现。这些发现为DNA的切割、连接以及功能基因的获得创造了条件。 1973年,科学家证明了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构建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实现了物种间的基因交流。至此,基因工程正式问世。 1985年,穆里斯等人发明PCR,为获取目的基因提供了有效手段。 我国是棉花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以新疆棉最为著名。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棉铃虫的侵袭,这会使棉花大量减产。 苏云金杆菌 杂交育种? 同种生物之间进行 诱变育种? 不定向 思考:能否培育出自身就能抵抗虫害的棉花呢 苏云金杆菌有一种抗虫基因(Bt毒蛋白基因),它能通过编码产生抗虫蛋白来杀死棉铃虫。 大量施用农药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还可能造成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基因工程 第3章 基因工程 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重组DNA技术。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分子水平 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人类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基因重组 定向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彻底打破种间界限 操作对象: 操作水平: 结果: 意义: 原理: 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并且只能在同一物种间进行重组! 我国是棉花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以新疆棉最为著名。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棉铃虫的侵袭,这会使棉花大量减产。大量施用农药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还可能造成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苏云金杆菌有一种抗虫基因(Bt毒蛋白基因),它能通过编码产生抗虫蛋白来杀死棉铃虫。 DNA双螺旋的直径只有2nm。 科学家用到了哪些“分子工具”? 这些“分子工具”各具有什么特征呢? 准确切割DNA分子 将DNA片段连接起来 将体外重组好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本节聚焦: 1、重组DNA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是什么?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3.1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DNA的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A 腺嘌呤 G 鸟嘌呤 C 胞嘧啶 T 胸腺嘧啶 O P CH2 OH O OH H OH H H H H 碱基 磷酸 脱氧核糖 DNA的结构 C T T G A C A G 5’ 5’ 3’ 3’ (1)由 条单链按_____方式盘旋成_____结构 反向平行 双螺旋 2 3',5'-磷酸二酯键 CH2 H OH H H H H 碱基 磷酸 5’ 4’ 3’ 2’ 1’ DNA的结构 A T A T T A G G G C C A T C 脱氧核糖和碱基交替连接, 构成基本骨架 (2) 外侧: 碱基 内侧: (3)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A只和T配对、G只和C配对,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氢键 碱基对 DNA的结构 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分子手术刀” 1、来源: 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也有少部分来自真核生物 2、种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