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期龙马潭区联考七年级半期质量监测试题 历 史 【注意事项】: 全套试题共二个大题,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成语 “ 一衣带水” 出自《南史 陈纪下》,隋文帝对大臣高颎(jiǒng)说: “ 我为百姓父母,岂可 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之后隋文帝于 589年( ) A.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B.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 C.定都大兴,发展经济 D.开凿大运河,巩固统治 2.根据儒家 “ 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 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 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材料中的 “ 选官制度” 是( )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3.“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表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 A.提高了隋朝的造船技术 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D.结束了南北的分裂局面 4.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 政敌,但唐太宗注重他们的才干,不计前嫌,用其所长。这说明唐太宗注重( ) A.发展生产 B.用人唯贤 C.轻徭薄赋 D.整顿吏治 5.“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财宝山积, 不可胜计。” 材料体现了( ) ( 时期 措施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 唐玄宗时期 改革税制 )A.隋朝统一了全国 B.唐玄宗励精图治 C.武则天贞观遗风 D.盛世背后的危机 6.下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A. 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 7.有记载描述唐朝的生产工具时说, “ 如纺车,经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 水,高则泻水” 。它描述的是如图哪一生产工具?( ) ( B . ) ( D . ) ( C . )A . 8.据《唐六典》记载,苏州有六十坊市,扬州城有常乐坊、临湾坊、东市等,敦煌出土的文字证明 唐代敦煌也有坊市。这说明唐朝( ) A.坊市设置普遍存在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9.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后被朝廷平定;黄巢深受民众拥 护,带领起义军攻入长安。综合两则史事能推论出( ) A.安史之乱的过程 B.黄巢起义的背景 C.唐朝灭亡的原因 D.五代十国的更迭 10.“ 遣唐使来华” “ 鉴真东渡” 和 “ 玄奘西行” 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1.唐朝在平定突厥之前就容纳了 120余万周边民族的移民,高昌、龟兹、吐蕃等地亦有大批民众迁 入中原。中原汉人流行穿胡服,品尝葡萄美酒,偏僻乡村也能轻易找到胡饼等食物。这体现出唐 朝( ) ( A .对外关系开放 C .民族交往交融 )B.经济文化繁荣 D.海陆交通发达 12.制作示意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示意图中的空框内应填入的时期名称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三国时期 D.五代十国 13.唐代诗人元稹在给白居易的信中写道: “ 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 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 这说明唐代( ) A.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传播 B.商业繁荣孕育市民阶层 C.对外交流促进国家交往 D.文学艺术反映人民需求 14.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作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记录了唐朝由 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由此可知,杜甫的诗作( ) A.反映了社会现实情况 B.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C.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 D.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15.学习隋唐史后,某小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