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3128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统编历史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5-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4次 大小:7225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解析,导学案,下册,八年级,统编
  • cover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难点: 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 2.难点: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 知识梳理: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概况 (1)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表现 (1)所有制形式: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并没有改变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只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深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构成变化的情况。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 D.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2.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此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成为逐步在全国推广的农业生产制度。这一制度( ) A.改变土地所有制现状 B.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D.削弱农业的生产能力 3.贵阳工具厂从过去缺乏资金,经营举步维艰,到1985年实现了扭亏为盈,获得贵州省机械行业先进企业的称号,跻身于全国工具行业前十。该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D.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4.下图中数据变化可说明( ) A.市场经济体制有了初步发展 B.广大农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收效明显 D.小农经济模式基本被打破了 5.“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可以用作论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结论的是( ) A. B. C. D. 6.据统计,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