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下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将秦、隋、元三朝进行比较,其共同点是( ) A.都实现了大统一 B.存在时间均比较长 C.都实施了行省制 D.均由少数民族建立 2.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3.元朝灭亡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 A.南宋政权腐败 B.有利于统一全国 C.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 D.扩大了疆域 4.据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高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改变这一局面的是( ) A.完颜阿骨打 B.怀仁可汗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5.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 A.唐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6.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7.下列的三字经与阿骨打的历史活动相吻合的一项是( ) A.统契丹,建辽国 B.着黄袍,成皇帝 C.称大夏,霸西北 D.抗辽权,建国金 8.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代地图,依稀可以看见“辽阳行省”“澎湖巡检司”等字。依据上面文字判断,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最早应该是(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9.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1取得郾城大捷 2“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3“莫须有”罪名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李自成起义 10.一位姓秦的杭州县令在瞻仰了岳飞墓后写了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主要表达了( ) A.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B.对岳飞的无限崇敬 C.对秦桧的无比憎恨 D.对南宋灭亡的叹息 1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A.苏轼 B.辛弃疾 C.关汉卿 D.李清照 12.元朝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与此相关的是( ) A.木活字 B.司南 C.“交子” D.火铳 1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下图所示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14.据如图所示,宋真宗亲征后,宋军打退辽军。宋辽议和达成的盟约是( )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约 C.唐蕃会盟 D.宋金和议 15.关汉卿在元曲《虎头牌》中写到“我也曾吹弹那管弦,快活了万千,可便是大拜门(女真习俗子婿礼)撒敦(蒙古语“亲戚”)家的筵宴。”该材料体现了当时( ) A.文学元曲的繁荣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中外交流的频繁 D.胡语不断的强化 16.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它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设立辽阳行省 ②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③灭掉西夏政权 ④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1090年,北宋政府规定:凡未领取公凭引目而擅自到海外者,徒二年,配二千里,并杖八十;私与蕃商交易者,百文即科其罪,过十五千文者,发配海岛。此外,政府还实行有奖告发制度,使市船税收得以较好地执行。由此可知,北宋( ) A.重视海外贸易管理 B.法律体系完备 C.禁止私人从事外贸 D.刑罚过于残酷 1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