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2 * 清贫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过一首诗: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 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 走近作者 方志敏(1899—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江西弋阳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遭国民党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筹集 矜持 俘虏 金镯 威吓 裤裆 企望 彼此 汗褂 深山坞 wù 字词学习 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和他同两个兵士的对话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 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初读课文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一生清贫,被捕时 身无分文的故事。 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 方志敏 两个国方兵士 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你从文中的哪个词中发现的? 心理活动描写 热望 热切希望 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 动作描写 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话中的动词圈出来。 摸 捏 搜 两个国方兵士搜遍了方志敏的全身,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只搜出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这说明什么? 方志敏十分清贫 这句话明明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描写,却体现出方志敏的清贫,这是什么手法? 反衬 读一读描写两个兵士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解决问题。 (1)圈出这些句子中的动词。 (2)把他们说的话画上横线。 (3)圈出描写他们神态的词语。 (4)找出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 他们于是被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的地方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 夺我的表和水笔。后来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同声命令:“走吧!” 动词:拿、拉、抛掷、盯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