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5102

河南省郑州市2025年九年级中招历史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20756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南省,郑州市,2025年,九年级,中招,历史
  • cover
郑州市2025年中招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尽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 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鏘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图片中的内容共同反映了 长 驹 刻有文字的甲骨 利簋及铭文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微标 A.一片甲骨惊天下 B.钟鸣鼎食藏礼仪 C.文化节目焕新颜 D.千年汉字贯古今 2.吴晓波在其《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最 含 早打破贵族制度的国家,这其中,商鞅的作用可谓最大。下列商鞅变法的举措, 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确立县制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度 3.有学者认为,东汉经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更为轻便易得、书写便利、承 载更多内容的书写载体,这是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深层次动因。这一观点体现出 A,经济发展促进工艺进步 B.社会需求推动技术革新 C.杰出人物助力科技发展 D.思想解放利于文化繁荣 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8页) 巴任 4.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在《无家别》 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 唐诗 A.深受大众喜欢 B.折射时代变迁 C.蕴含浪漫情怀 D.导致社会动荡 5.这套制度的设计思想以“防弊”为核心理念,以收权、分权和重文轻武为 实践手段,以“与士大夫治天下”为时代特色。“这套制度” A.造就了大唐盛世的局面 B.导致了五代十国的更迭 C.加强了宋代的中央集权 D.巩固了元朝的边疆治理 6.有学者考证发现,“胡同”一词可能来源于蒙古语。元朝定都北京后,居 民往往在水井周围聚居,而在蒙古语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类似,久而久之 便演变为了居民点的代称。该研究成果从侧面反映了元朝 A.国家统一B.民族交融 C.经济繁荣 D.文化昌盛 7.郑和船队运用“牵星板”(如下图)观测定位的方法测定天(体)的高度,判 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反映了明初 用牵星板观星图 米天体 A.指南针应用广泛 牵星板 B.天文导航技术先进 C.造船业成就突出 水天线 D.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二眼到牵屋板的距离 8.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下层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他们没有能力和途径 就国家大事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们自发地再次联合起来,用自己独特的应 变方式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运动。这一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9.1918-1919年,鲁迅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 样做父亲》等随笔,对儒家伦理“三纲”中的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给予了有力的批 判。这主要表明鲁迅 A.弘扬传统文化 B.抨击封建礼教 C.提倡民主科学 D.倡导文学革命 所中试斯抬笛?而(北8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