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5172

专题9 第二单元 阶段重点突破练(七)(课件 练习,共2份)苏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10-1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52305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练习,必修,2019,苏教版,2份
    (课件网) 阶段重点突破练(七) 专题  金属与人类文明 9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广东卷)“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 C 解析 A.九霄环佩木古琴主要构成是木材,弦由动物筋制得,A错误;B.裴李岗文化骨笛由动物骨骼构成,B错误;C.商朝后期陶埙属于陶瓷,由硅酸盐制成,C正确;D.曾侯乙青铜编钟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错误。 2.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e3O4用作红色颜料 B.仅用KSCN溶液即可检验Fe2+ C.Fe(OH)2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D.FeCl3溶液作为覆铜板“腐蚀液”制作印刷电路板 解析 A.Fe3O4为黑色固体,具有铁磁性,而氧化铁为红色固体,可以做红色颜料,故A错误;B.亚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不反应,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因此检验亚铁离子需要先加硫氰化钾溶液,再滴加氯水,出现血红色溶液,原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故B错误;C.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故C错误;D.铁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铜氧化为铜离子,因此FeCl3溶液作为覆铜板“腐蚀液”制作印刷电路板,故D正确。 D 3.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主创团队用石墨烯制作了-20 ℃条件下能发热4 h的智能服饰,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制作了高2.35 m、重量仅为10 kg的熊猫木偶,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烯是能导热的非金属材料 B.铝合金是密度较小的金属材料 C.碳纤维是耐低温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新型材料种类多、用途广泛 解析 石墨烯是碳的一种单质,属于非金属材料,A项正确;碳纤维是耐低温的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错误。 C 4.铁粉具有平肝镇心、消痈解毒之功效,主治惊痫、贫血等。某兴趣小组探究用H2与碳酸亚铁制取铁粉并检验气体产物,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⑤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装置①、④均应是干燥剂 C.装置③中是无水CaCl2 D.点燃②处酒精灯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H2 C 解析 加热FeCO3分解生成FeO、CO2,H2与FeO反应生成Fe、H2O,检验H2O的试剂通常用无水CuSO4,现象是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检验CO2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为避免水蒸气进入②、③中对H2O检验产生的干扰,故①、④中是干燥剂,③中应该是无水CuSO4,A、B正确、C错误;由于H2是易燃性气体,为防止加热时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发生爆炸,故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H2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D正确。 A 解析 5%的硝酸的作用是除去铅、铜等杂质,而盐酸不与铜等杂质反应,因此不能用5%的盐酸代替5%的硝酸,A错误;由化学方程式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正确;Hg对环境有危害,含汞烟气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C正确;加入CaO可与SO2、O2反应生成CaSO4等,减少了SO2的排放,D正确。 6.(2024·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检测)把含有氧化铁的铁丝投入足量稀硫酸中,直到固体全部溶解,经分析,溶液中无Fe3+,且生成的Fe2+与反应产生的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铁与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 B.2∶5 C.1∶1 D.4∶1 解析 生成的Fe2+与反应产生的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设生成氢气1 mol,则Fe2+的物质的量为4 mol,Fe+2H+===Fe2++H2↑反应生成1 mol Fe2+,消耗1 mol Fe;Fe+2Fe3+===3Fe2+反应生成3 mol Fe2+,则消耗1 mol Fe、2 mol Fe3+,所以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1 mol、铁的物质的量为2 mol,氧化铁与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A 7.(2024·河南鲁山一中高一检测)某兴趣小组同学为研究Cu与Fe3+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已知CuCl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个实验中消耗的铜粉的量不完全一样 B.实验Ⅰ、Ⅱ、Ⅲ中均发生了反应2Fe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