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6337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能专项三关注教材实验规范操作技能课件+学案(共41张PPT)

日期:2025-05-1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5次 大小:51531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考,技能,PPT,41张,学案,课件
    (课件网) 专项三 关注教材实验·规范操作技能 归纳无机化学实验,把握操作细节 (2)性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 操作:让一束光照射Fe(OH)3胶体,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2.Cl2和SO2的漂白性差异实验探究 (1)操作及其现象差异 ①将Cl2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然后加热试管,品红溶液不恢复原色。 ②将SO2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然后加热试管,品红溶液恢复原色。 (2)差异的原因 ①Cl2通入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生成的HClO的强氧化性使有色物质被氧化而褪色,加热不恢复原色是因为氧化褪色不可逆。 ②SO2通入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与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恢复原色是因为SO2和品红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又分解为品红,所以会出现再次变红现象。 3.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实验原理: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3)注意事项:Fe(OH)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 ①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是煮沸的;②胶头滴管须插入试管底部;③如图甲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或用改进装置如图乙所示。 (4)操作 ①对于甲装置,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的尖嘴部分插入液面以下,挤出NaOH溶液; ②对于乙装置,先打开止水夹, 一段时间检验b口排出的气体为纯H2时,再关闭止水夹,让A中溶液进入B中。 4.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2)实验操作:①组装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入浓硫酸,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 ④加热,观察现象; ⑤停止加热,将铜丝抽离浓硫酸。 5.浓硫酸的“黑面包”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操作: 原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炭化。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生成的部分炭反应生成CO2、SO2(刺激性气味),使得炭膨胀。 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Cl2,防止污染环境。 (3)干燥: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和无水CaCl2)。 (4)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 8.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反应的实质和数量关系 H++OH-===H2O,n(H+)=n(OH-)。 (2)主要仪器: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3)主要试剂:待测液、标准液、指示剂(酚酞溶液、甲基橙溶液)、蒸馏水。 (4)主要步骤 ①准备: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注液→调液面→排气泡→读数。 ②滴定:移取一定体积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1~2 滴指示剂,然后进行滴定。滴定时,一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橡胶管,另一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当滴加半滴标准液时,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突变并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注意] 当待滴出液有半滴大小的时候,轻轻将尖嘴靠在锥形瓶内壁上,用锥形瓶内壁将这半滴刮落。 9.沉淀的转化实验操作与现象 (1)操作与现象 (2)结论:一般情况下,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溶解度:AgCl>AgI>Ag2S, 溶度积常数:Ksp(AgCl)>Ksp(AgI)。 (3)注意事项:①滴加NaCl溶液需过量。如果Ag+过量,残留的Ag+与I-直接结合生成AgI沉淀,不能保证AgCl转化成AgI。 ②本实验不能证明:Ksp(AgI)>Ksp(Ag2S),二者表达式不同。 ③比较Ksp(AgCl)>Ksp(AgI)也可在等浓度的NaCl、KI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先生成黄色的AgI沉淀。 1.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实验操作与现象 关注有机化学实验,把握操作细节 实验现象:无光照无明显变化,光照后试管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壁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