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今天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 导入新课 泰国 三宝塔寺 马来西亚 三宝庙 想一想:“三宝”是谁?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 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 导入新课 明朝《倭寇图卷》(局部) 戚继光 (1528—1588) 郑和 (1371—1433)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航海冒险与海防危机———明朝的双面海上故事 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读图 在地图上找到西洋的大致位置? 西洋 西洋,地理概念,明初,人们通常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把当时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 洋”, 东洋 南洋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观察《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解码郑和船队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①物质条件: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②技术条件: 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地图制作技术的进步。 ③政策因素: 明朝前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 ④其它因素: 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郑和具有不畏 艰难的冒险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才能等。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1)描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到达地区)。 (2)郑和下西洋给世界带去了什么,又带回了什么? 1405-1433年,七下西洋,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去:丝绸、瓷器、茶叶;回:长颈鹿、香料、奇珍异兽。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读图 在地图上标注郑和七下西洋的主要地点(刘家港、印度尼西亚、红海、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印度尼西亚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人物 时间 规模 到达地区 郑和 1405-1433年 (7次) 船只约200多艘,人数约2.7-2.8万人 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迪亚士 1487-1488 船3艘,20人 好望角 达伽马 1497 船4艘,人数约60人 到达印度 哥伦布 1492-1504(4次) 船约17艘,人数约1500人 到达美洲 麦哲伦 1519-1522 船5艘,人数约200人 环球 对比郑和与欧洲四次重大远航,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和平友好交往,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一: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访过榜葛剌,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永乐时,榜葛剌的国王遣使送来长颈鹿。当时的人们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 相关史事 榜葛剌进麒麟图 ①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同时推动了中外贸易发展。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④七次大规模远航和朝贡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 任务二:我是历史解谜人:解码郑和船队下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