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贰 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叁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壹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肆 壹丨危机与挣扎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朱厚照 朱厚熜 朱佑樘 明宪宗 明孝宗 明武宗 明世宗 明穆宗 明神宗 明光宗 朱见深 朱载坖 朱翊钧 1487年 1505年 1521年 1572年 1464年 1620年 1566年 1620年 1627年 1644年 明熹宗 明威宗 朱常洛 朱由校 朱由检 成化 弘治 正德 嘉靖 隆庆 万历 泰昌 天启 崇祯 年号 庙号 “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张居正改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这幅图出自明朝宫廷画师之手,图片描绘了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正月十五元宵节在皇宫里游玩的情景。画面上,从早到晚的各种节目,都有明宪宗的身影。说明明朝皇帝沉迷享乐。 明宪宗 朱见深 明神宗(1563—1620) 明朝神宗皇帝在位48年,却长期不理朝政,致使不少重要机构无法正常运转。虽然他并不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但后人常说,明实亡于明神宗。 人们为什么这样评价他呢? “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明神宗长期怠政 表现 政治腐败 壹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沉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相关史事 朱厚照 明武宗 明熹宗 朱由校 相关史事反映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哪些问题? 皇帝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明朝末年的党派斗争从万历中期开始持续了五十多年,主要有五党集团和东林党之争、东林党和阉党之争。这些党派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造成了明朝末年风雨飘摇的局面。这反映出明朝末年 A.皇帝昏聩无能 B.大臣结党营私 C.官吏贪赃枉法 D.农民苦不堪言 . 表现 政治腐败 壹 材料一 蜀昔有沃野之....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 ———《明神宗实录》 材料反映了明朝后期的什么社会问题? 材料研读 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二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明代周臣《流民图》 这幅画描绘了二十四个流离失所的难民形象,通过写实的手法展现了明朝正德年间(明武宗)因政治腐败和朝政荒废导致的难民流亡和民生凋敝的凄惨景象 。 后果 政治腐败 壹 视频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 加深 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皇帝享乐,宦官专权 社会动荡 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 农民流离失所 张居正(1525—1582)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壹 张居正,湖北荆州人,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面对政治混乱局面,张居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使得朝廷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通识时变,勇于任事。” 人物扫描 张居正才华出众,勇于任事,整顿吏治,为明朝作出重要贡献。 整顿吏治 项目 具体措施 成效 结果 经济 政治 军事 时间:万历初年 内阁首辅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 整顿吏治(考成法) 巩固边防 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 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张居正去世, 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张居正 货币税代替实物税 明神宗长期不理朝政 想一想 为什么张居正的经济改革被称为“一条鞭法”? 概况 张居正改革 壹 万历年间,顾宪成等人在无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