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唐]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约698—约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主要作品:《从军行》《塞》《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等。 从军行 边塞诗 [唐]王昌龄 注释 ①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祁连山 青海湖 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诗里写了哪些景物?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雪山因何而“暗”呢? 青海长云暗雪山 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大片阴云遮暗了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座城关孤独的矗立在沙漠中,和它遥遥相对的是玉门关。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诗意: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大片阴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城关孤独的矗立在沙漠中,和它遥遥相对的是玉门关。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这样的边关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荒凉 寂寞 孤独 诗人怎么描写守边战士的生活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透,磨破。 注释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你从将士们的誓言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中能体会到将士们为保家卫国血战到底的豪迈气概,这也是诗人爱国之情的体现。 整首诗都写了什么呢?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描写边塞风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 游 你从诗的题目里读懂了什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人在秋天的黎明走出篱笆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时的感想。 作者简介 陆 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其代表作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侵占了中原地区。陆游一直主张抗金,收复中原。晚年时期陆游罢官回到故乡居住,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他心里仍然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南宋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南宋比北宋减少的领土 南宋领土 再读古诗,注意节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 / / / 说一说:诗人想到了什么?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注释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诗人想到黄河和华山是什么样的?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黄河的辽阔和华山的巍峨。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诗意: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 / / 诗人为什么想起了黄河和华山呢? 黄河 华山 辽阔的黄河和雄伟的华山代表着沦陷的中原的壮丽河山,诗人想到的不仅仅是这两处景物,他是在惦记着已经沦陷六十多年的中原地区啊! 诗人不仅想到了北方的景物,还想到了什么呢?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兵之手六十多年了。发挥想象,说一说:在这六十多年里,遗民会遭受哪些压迫?他们是怎样期盼南宋军队北伐的?当一次次希望变成落空时,他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遗民”的心情是怎样的?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失 望 悲 伤 痛 苦 这句诗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