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739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环境与发展章末提升课件+试题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10-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37676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章末,教师,答案,试题,课件
    检测试题五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福建宁德阶段练习)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 C.滑坡、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酸雨 2.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对应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政策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福州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答案】 1.C 2.A 3.A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当人类索取资源的方式不当时,就会造成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自然灾害,如乱砍滥伐就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C正确;台风和寒潮主要是气象灾害,与人类开发自然资源无关,A错误;地震和海啸主要是板块运动内力作用所造成,与人类活动无关,B错误;酸雨是人类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所导致,D错误。故选C。第2题,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应的环节是①,表示人类能够对环境进行改造、利用,A正确;②、③表示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B、C错误;④表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不是合理利用环境,D错误。故选A。第3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增多,生态遭到破坏,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选项A正确;休渔制度、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及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都属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环境破坏小,B、C、D错误。故选A。 (2024·湖北荆州阶段练习)新疆虎是世界上最能耐干旱环境的老虎亚种,过去主要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1899—1961年新疆虎大量减少,1979年新疆虎被宣布灭绝。下图为新疆虎历史分布区域图。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新疆虎分布的最关键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水源 5.新疆虎灭绝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崇拜、敬畏 B.崇拜、改造 C.改造、征服 D.调节、适应 6.新疆虎毛色较淡是为了适应(  ) A.浅黄色的荒漠环境 B.食物种类单一 C.面积较小的绿洲环境 D.频繁的人类活动 【答案】 4.D 5.C 6.A 【解析】 第4题,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是制约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读图可知,新疆虎主要分布在河流沿线附近,沿水源分散分布,所以影响新疆虎分布的最关键自然因素是水源,D正确;气候、土壤、地形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第5题,新疆虎的灭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对其生存环境的改变等,这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改造和征服,C正确;崇拜、敬畏自然,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小;调节、适应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都不会导致其灭绝,A、B、D错误。故选C。第6题,新疆地区荒漠环境以浅黄色为主,新疆虎毛色较淡可以与环境更好地融合,形成保护色,这是为了适应浅黄色的荒漠环境,A正确;毛色与食物种类、绿洲环境、频繁的人类活动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是一种设想中的“云彩制造船”。这种船依靠风力驱动,会从海里抽取一些海水并以喷雾的形式释放出来,在海面上形成咸水水雾。这种水雾比一般水雾密度更大,颜色更白。这是人们试图通过工程措施对抗某环境问题的一个创意。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中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  ) A.全球气候变暖 B.酸雨危害 C.物种减少 D.臭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