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第四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学时 1学时 课标要求 课标内容要求如下: 概念2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 本单元主题是该大概念中的其一:细胞需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2.1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2.1.1 阐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1.2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 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2.1.3 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一、本节教学内容概述: 《主动运输与胞吞与胞吐》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四章第2节内容。因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多种,教材首先从水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说起,让学生理解,扩散、渗透的原理,进而理解什么是被动运输,在此基础上区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并为进一步学习主动运输打下基础,蛋白质或其他有机大分子颗粒无法直接穿过细胞膜,但可以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本节知识既是本章知识内容的提炼,又体现与前面各章的联系,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材内容结构如下: 学习重点 主动运输的过程和特点、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学习难点 主动运输的过程和特点及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蛋白质、细胞膜、细胞器等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了结构与功能观,又通过本章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认同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也认识到物质跨膜的方式不是单一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意识。其次通过前面的学习也具备了一些实验能力,但对探究实验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科学思维,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完善知识,提升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小分子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的分析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过程的学习,说明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特点、意义。基于特定的生物学事实,能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把不同跨膜运输的方式进行分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柽柳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能够针对特定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尝试设计实验、预测并分析结果。(科学探究) 3.通过两种病例的分析,领悟科学研究对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预习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的内容。 2.思考如何描述实验的设计思路?(提示: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观测指标)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提示:找出资料中的自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再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比较小组讨论) 3.查阅收集有关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碘等知识,囊性纤维病和疟疾两种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植物柽柳的生活环境等资料。 学习策略 1.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中不仅限于小组内,还包括小组件间的分析与评价,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通过建构有关实验设计思路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模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解决真实情境当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科学思维。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有关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碘等知识视频。 【观看】有关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碘等知识视频思考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活动一:阐述主动运输是否是逆浓度梯度 【展示】【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第69页问题探讨和第1段并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2min)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的浓度比血液中高20-25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