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课标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思维导图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运用资料,分析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表现和成因。 3.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正确认识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情境导学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监管,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2月16日至17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召开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提示: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三大类问题。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通过_____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 (2)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____,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简称“三废”)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 生产活动 废弃物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原因 问题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_____能力 自然资源枯竭、_____等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_____能力 环境污染等 环境承受 生态破坏 净化 1 说明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中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提示:箭头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②代表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代表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影响环境。箭头④代表环境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主要表现为_____ 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 乡村 主要表现为_____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①发达国家 ②发展中国家 3.当前环境问题的趋势 趋势 举例 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酸雨、_____、全球变暖等 有些环境问题从局部向全球蔓延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_____等 臭氧层破坏 水体污染 2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为什么? 提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净化功能。( ) 2.城市建设一般不会造成环境问题。( ) 3.环境污染往往会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 ) 4.酸雨的形成只有人为原因的影响。( ) 5.在环境问题的防治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 ) 6.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已经逐渐发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 【答案】 1.√ 2.× 3.√ 4.× 5.× 6.√ 【提示】 1.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其中的废弃物是具有一定净化能力的。 2.城市建设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3.环境污染往往会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 4.酸雨的形成是由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具有差异,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此承担的责任并不完全一样。 6.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已经逐渐发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情境启思 世代居住在沙漠边缘的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的某村民擦着脸上的汗水说:“过去我最怕刮风了,一刮起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