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宋神宗:“北有狂虏,西有黠羌。……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道山清话》 宋神宗 赵顼 这里宋神宗所说的“狂虏”和“黠羌”分别指什么?他们为什么“难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民族政权的并立 西夏 辽 北宋 绘制三大政权并立示意图 1.契丹族的起源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思考:契丹族过着怎样的生活? 起源传说·白马青牛图 一、辽的建立及其与北宋的和战 (一)辽的建立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隋唐时期 唐朝末年 9世纪后期 10世纪初 建立政权—辽/契丹 汉人北上谋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契丹逐渐从事农耕,建筑房屋、城邑, 学会了冶铁和纺织 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2.契丹族的发展 一、(一)辽的建立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契丹) 契丹族 916年(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 耶律阿保机 辽上京遗址 3.辽的建立: 一、(一)辽的建立 契丹货币 契丹文字 (1)从契丹货币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2)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一、(一)辽的建立 4.治国措施: 发展生产,创造文字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被尊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统治期间,掠夺了大量汉人。他任用汉人韩延徽为相,改革契丹的风俗习惯和规章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修建城池,创造契丹文字,不断推动契丹的封建化进程。 国力不断增强 材料研读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百官志》 材料反映了辽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路? 反映了辽朝统治者蕃汉分治的统治思路。 一、(一)辽的建立 4.治国措施: 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权力比北面官小。 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 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燕云十六州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思考:北宋与辽的矛盾焦点在何处? 一、辽的建立及其与北宋的和战 1.起因: 获得燕云十六州对辽有何意义? 失去燕云十六州对北宋有何危害? 争夺燕云十六州 军事地位: 对于北宋来说,是重要的天然屏障。 对于契丹来说,占领此地占据了对中原地区的战略主动权。 一、(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后唐节度使石敬瑭,早有称帝的野心。但他苦于力量不足,便以割地称臣为条件,乞求契丹出兵相助。契丹军长驱直入,灭了后唐,立石敬瑭为皇帝,他建立的政权就是五代中的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石敬瑭比辽太宗年长十岁,却称辽太宗为“父皇帝”,他自己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 相关史事 宋太祖 保持友好,互通使节 宋太宗 防御 北宋建立之后夺取燕云十六州是宋太祖的夙愿。为此他设立了封桩库,积存每年的财政盈余,想要蓄满三五百万后与契丹换取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和人口。 南方各国力量弱小又经济富庶,北方契丹地广兵强,宋又没有燕云十六州的战略高地。故决定先南后北逐次统一。 宋太宗即位后,南方基本实现了统一,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向辽发动两次战争后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宋辽关系的演变: 一、(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探究:结合北宋的治国措施,分析对辽用兵失败的原因? ③宋太宗时期:两次战辽失败,被迫防御 ②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互通使节 ①辽太宗时期:冲突加剧 战 和 战 2.宋辽关系的演变: ④宋真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