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8497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性素养监测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5-1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20698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东省,阶段性,图片,试题,化学,监测
  • cover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素养监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 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 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0-16C-12S-32 一.选择题:共16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6每题3分,满分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在“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中,下列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镊子 瓶塞 pH 水 试纸 A.取样 B.溶解 C.过滤 D.测pH 2.(2分)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一一分子构成不同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C.干冰升华,体积变大一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一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3.(2分)2024年以“创新预见6G未来” 为主题的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 开。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 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 31 Ga +3 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18 的是() 镓 A.镓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69.72 B.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 镓原子结构示意图 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C.图中X的数值是8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4.(2分)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微粒观: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分类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C.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第1页(共8页) D.转化观: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因此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是置换 反应 5.(2分)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在室温下,碱溶液的pH>7,但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氨气,所以用硝酸钠替换硝酸铵也会产生氨气 6.(2分)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其反应过 程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消耗的CO2与生成的CHOH质量比为 CH,OH ◆—H 11:16 0-0 B.反应中CO2、H2一定要与催化剂接触 ⑦-C C.反应过程中“”分成“8”和“0” 催化剂 D.该研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7.(2分)善于观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8.(2分)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鉴别H2和CH4一一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 B.检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一一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 C.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一一加入过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去沉 淀 D.分离KC吐和MO2的混合物一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蒸发结晶:滤渣洗 涤干燥 9.(2分)扬扬同学发现染布前可以用 pH本 盐酸洗去布料表面部分碱性物质 (如K0H),染色后用5%、10%、 4-5% 20%的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质量的 12 .一10% KOH溶液反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