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一、单项选择题(24分) 1.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长城从山海关由东向西南延伸,写下“阳刚雄健的一撇”;大运河 则从北京由北向南沿海缓缓流淌,写下“阴柔深沉的一捺”;两大人工奇迹组成了中国汉字中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伴随着河南省运河段申遗工作的开始,大运河再次引起我们的瞩目,下列关于大运河开通的意义说法最准确的是( ) A.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B.有利于加强对南方的军事统治 C.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导致了隋的灭亡 2.“隋炀帝下扬州,三千美女拉龙舟。一心想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C.美女、琼花皆出自江南 D.隋朝的灭亡及其原因 3.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唐高宗统治前期 B.唐肃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4.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这说明,当时洛阳( ) A.市民文化兴盛 B.城市布局对称 C.商业贸易繁荣 D.政治制度完备 5.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 ) A. B. C. D. 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狄: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马可波罗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文成公主入藏 D.玄奘西行天竺 7.杜甫的诗能够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的一首《春望》脍炙人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首诗可以用来研究( ) A.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情况 B.安史之乱的社会影响 C.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危机 D.黄巢起义的经过 8.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 问题是( ) A.君弱臣强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农民起义 9.靖康之变(指金灭亡北宋)后,宋王室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临安,不思收复北方土地,与金耻辱议和,仅保有江南一隅,凭借易守难攻的优势避开关外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以维持王朝的统治。材料反映了( ) A.北宋灭亡的背景 B.宋金议和的影响 C.女真崛起的原因 D.南宋偏安的表现 10.围棋是发源于中原的一种益智游戏。1965年考古学家在赤峰市辽墓中发现了黑白两色棋子共95枚,和两个铁丝编棋篮。据此可知( ) A.辽代科学技术发达 B.契丹族受汉文化影响 C.契丹习俗受汉人喜爱 D.女真族学习中原文化 11.电影《满江红》成为2023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电影的热度再次引发了纪念岳飞的热潮。人们纪念岳飞是因为他( ) A.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B.是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的民族英雄 C.沉重打击了宋王朝的腐朽统治 D.促成“澶渊之盟”,使辽宋保持了和平 1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二、综合题(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前期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斌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繁荣强盛的原因。(4分) 材料二:为了制造改革的舆论,在一片富国强兵的呼唤声中,宋朝日益被描述成为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