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西市安定区城区联考期中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4分) 1.“洛阳的兴洛仓,仓城周围10余千米,有3000窖,每窖可储粮8000石。”材料反映了隋朝( ) A.加强中央集权 B.人口数量增加 C.疆域广大辽阔 D.社会经济发展 2.隋朝从开皇之治(隋文帝)的天下兴盛到大业年间(隋炀帝)的社会动乱,仅仅经历了37年。透视历史,隋朝由顶峰迅速滑落到深渊的根本原因是 ( ) A.隋朝的残暴统治 B.外族入侵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宦官专权 3.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第一条就指出要“劝农桑,薄赋徭”。她掌权后颁行《臣轨》,指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导,家给人足,则国自安焉。”这表明武则天 ( ) A.打击敌对官僚 B.重视发展生产 C.大力发展科举 D.巩固开拓边疆 4.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广东一共出了9位文状元和5位武状元。殿试的创立者是 (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5.《唐律疏议》规定:“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唐六典》要求:“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主要表明唐朝 ( ) A.统治者重视法治,刑法严酷 B.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C.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D.商业经营场所有明确界限 6.唐初,法律规定工商业者免除交纳税收,只交纳按资产规定的户税,同时严禁官员兼职经营商业;唐高 祖诏令“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这些措施 ( ) A.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 B.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D.有利于唐朝商业发展 7.“这个事件一直持续到762年的春天,首尾八年时间。这八年对唐朝的打击非常之大,从此一蹶不振,元气大伤。……不仅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转折。”该事件是 ( ) A.陈胜、吴广起义 B.七国之乱 C.绿林赤眉起义 D.安史之乱 8.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遗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 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 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 C.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 D.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 9.隋唐王朝不仅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文化,也以积极的态度输出先进文明给周边国家,如新罗、日本等。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 ( ) A.强调以中华文明为中心 B.呈现双向交流的特色 C.构建了完整的贸易体系 D.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10.“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首领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B.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C.推翻了唐朝腐朽的统治 D.促使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11.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在思想上主张不同。以下关于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韩愈推崇佛教,认为自然力足以支配人力 B.柳宗元主张无神论,认为宇宙是由原子构成的 C.韩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 D.柳宗元支持佛教,认为佛教与儒家思想可以并存 12.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13.印刷术在唐代产生,背后或许有两股比较重要的动力:一为世俗的,主要是民众对于历书的需求;一为宗教的,主要是佛教在唐代的兴盛导致的信众对于佛经的需求。据此可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旨在( ) A.适应社会需要 B.传播中华文化 C.推动科技进步 D.维护特权利益 14.“书中共收载当时所用药物八百多种,对其中两百多种药物的采集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