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社会试卷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据图,乙代表的气象灾害是( )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 A.洪涝 B.干旱 C.寒潮 D.台风 2.文物是历史的印记。下图是古希腊陶壶展现了古代奥运会一项竞技项目———重装步兵赛跑。这项比赛( ) A.反映了小国寡民的特点 B.适应了保卫城邦的需要 C.推广了希腊的民主政治 D.展现了古代帝国的扩张 3.人物是鲜活的史书。圣雄甘地、玻利瓦尔、孙中山发挥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 A.废除封建制度 B.维护国家统一 C.推翻殖民统治 D.争取民族独立 4.图像是时代的见证。组图选自20世纪30年代刊印的《西行漫画》。画稿描绘的是( ) A.北伐进攻的行军路线 B.南昌起义的革命精神 C.红军长征的具体经历 D.渡江战役的艰苦斗争 5.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位老人此次南方之行旨在( ) A.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推进党各条战线的全面拨乱反正 C.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 D.建立经济特区迈出对外开放步伐 6.货币是政治的反映。与世界大多数纸币不同,欧元纸币以欧洲各时期建筑代替人物头像,主要原因是( ) A.淡化货币主权属性增强认同感 B.欧洲地区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 C.欧洲国家对欧元改革存在分歧 D.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货币体系 二、选择题组 读图及A、B两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7.A地处于( ) A.巴西高原 B.安第斯山脉 C.非洲南部 D.低纬度地区 8.造成A、B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形因素 C.人类活动 D.纬度位置 文献是信息的载体。阅读《每周评论》刊文,回答下面小题。 威尔逊可算得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不许各国拿强权来侵害他国的平等自由。———《每周评论》发刊词(1918.12.22)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两个和会都无用》(载于《每周评论》1919.5.4) 9.导致陈独秀对美国总统威尔逊态度发生巨大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一战爆发令其希望落空 B.美国对德采取严厉制裁 C.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D.巴黎和会出卖中国权益 10.“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意在强调( ) 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 ②和会确立了国际新秩序 ③列强在华的矛盾空前激化 ④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流行是群体的选择。根据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回答下面小题。 11.阶段一流行歌曲的变化说明( ) 阶段一:1931~1945 ※《松花江上》 ※《十送红军》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义勇军进行曲》 《八路军歌》 阶段二:1949~1953 ※《东方红》 《翻身农奴把歌唱》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阶段三:1956~1976 ※《社会主义好》 《学习雷锋好榜样》 阶段四:1978年以后 ※《春天的故事》 《七子之歌》 ①国民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②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③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 ④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阶段二流行歌曲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 B.新生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三、非选择题 13.地图是直观的史料。下图可用来说明( ) 北约和华约组织 A.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B.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14.治水千年筑黄河安澜,兴水利民润两岸沃土。 【文化遗产承载中国智慧】 郑国渠示意图 始建于战国的郑国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