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试题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2025年4月) 7、某同学收集整理了下面的诗词,据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按要求答在 答题纸上的指定区城内,否则一律无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枝)】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A、对外关系的演变 B、传统节日的魅力 1、“外戚净权算北周,隋潮启幕有深眸。千帆万马长江渡,攻入建康天下收。”该诗赞扬的是隋朝 C、行政区划的变迁 D、绘画技巧的成熟 A、开凿大运河 B、开创科举制 8、唐朝时期,汉文在西域已成为一种盛行的语言文字。下图是新溺地区出土的庙代文书,长538 C、完成大一统 D、三次征辽东 厘米,宽27凰米,内容是当地12岁学童卜天寿抄写的《论语以《千字文》及创作的诗歌等。材 2、西议经过七十多年的治理才出现了“京师之线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料主要反映了 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景象;而隋建立十二年时就已“库藏皆满”。西汉和隋朝财富积累 所用时间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局年格文: 写书今日了,先生奚点(嫌)池(这》。 A、治国理念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明期是食(级)日,早就学生归。 C、发展基础不同 D、域大小不同 3、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 A、中原地区政局稳定 B、海上贸易高度繁荣 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C、西域商品经济发达 D、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刷度 9、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C、藩镇割据现象 D、操文抑武政策 A、严格的坊市界限 B、丰富的都市生活 4、如图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局部),展示了唐朝时期农民在田间劳作 C、先进的典章制度 D、开放的社会风气 的景象。它可用于说明当时 10、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评价说,中国古代某时期组织的子午线长度测量是“科学史上划 A、铁器牛耕的初现 时代的创举”。主持完成这个创举的人物是 B、棉花种植的普及 A、僧一行 B、孙思邈 C、柳宗元 D、郭守敬 C、玉米甘薯的推广 11、下面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这样分配的目的是 D、生产技术的改进 皇常 5、唐初,法律规定工商业者免除交纳税收,只交纳按资产规定的户税,同时严禁官员兼职经营商 即时会议 业;唐高祖诏令“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这些措施 三可 中书门下(政事堂】 超密院 台 A、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 B、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有利于唐朝商业发展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三司伙 问子姿加效瓶吉织极由钢农脚火中丞如谦院 (率相)(执政)《执政(执政)[ 6、唐代诗人刘再锡的《马见行》中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财政 1分政 不成] 监 这首咏史诗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发展经济 B、提高效率 C、柴文抑武 D、分化事权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七年级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50 分) 1—25 CABDC CBDCA DAACB BDBDC BDCCA 二、非选择题(50 分) 26、(17 分)(1)科举制;(1 分)隋炀帝设置进士科;(2 分)创立殿试制度。(1 分) (2)史实:文成公主入吐蕃(入藏)。(1 分)方式:和亲,设置管理机构。(2 分) 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与交流。 设置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 分,任选 其一作答即可) (3)原因:政府鼓励对外贸易;中国商品工艺精美质量高;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