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0211

9《古诗三首》课件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262491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三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9.古诗三首 《从军行》其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会写田字格中“仞岳、摩、遗”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知识与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多形式地朗读古诗来达到背诵古诗的目的。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感受诗中所表现的山河的壮美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4.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逐字逐句梳理诗意并理解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难点:1.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2.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从军行 【唐】王昌龄 “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歌”“引”“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解释“从军行”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 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 塞诗就达两千余首。边塞诗以大漠、烽烟、长城、黄沙、战争等为题材,描写的场景自然条件艰苦战争场面惨烈。 1.边塞诗简介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战争…… 自然条件艰苦 战争场面惨烈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2.历史背景 王昌龄 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是《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在他的笔下,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品读古诗 朗读《从军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青海:指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长云:云连绵不断,铺天盖地。 雪山: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海拔4000~5000米,终年积雪,雪光闪耀。祁连山因它的雪白而壮丽。 暗雪山: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 阴云密布,烽烟滚滚,让皑皑雪山变暗了,边塞变暗了。 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暗淡的。 “孤城”是什么意思 孤零零的一座城池。 “玉门关”在哪里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看了图片及文字, 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 相距数千里 青海湖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 为什么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 孤城遥望玉门关 在唐代,西边有吐蕃(tǒ bō),北边有突厥,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 ①这样一座孤城,萧索、 荒凉。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孤单和渺小。 ②将士们久住孤城,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诗意:青海湖上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积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