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的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 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其造字意图最直接体现古代男性的职责是 田(田地):X(“耒”的象形。来:翻土工具) A.农耕生产 B.狩猎采集 C.征战御敌 D.祭祀占卜 2.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上刻有四个字“宅兹中国”,意为“我要以此为中心,统 治天下”,这是“中国”二字被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证据。西周“宅兹中国”统治天下的政治 制度是 A.中央集权制度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3,战国时期,面对社会动荡与制度剧变,诸子百家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但均试图回应时代 核心矛盾。诸子思想最根本的出发点是 A.追求个体精神超脱 B.重建社会秩序与治理 C.倡导平等与兼爱非攻 D.探索人性本质与价值 4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采取“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的政策。这一措施是 A.刺史制度 B.尊崇儒术 C.盐铁官营 D.推恩令 5.16世纪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在书信中详细描述科举考试,称其为“中国最智慧的发明”。这 一记载说明 A.科举制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 B.科举制引起西方知识界的关注 C.传教士成为科举考试的参与者 D.科举制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6.“从元朝宣政院到清朝驻藏大臣,从北庭都元帅府到伊犁将军,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治 理措施一脉相承、渐趋完善。”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外交往范围的扩大 B.边疆地区经济的开发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汤因比曾指出:“在一个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当两种文化发生冲突、撞击、融合、整合之时, 知识分子便作为一种‘变压器’而出现、存在。”1915年出现的“变压器”发起了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长征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史诗之一…它保证了整 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这一评价强调长征 A.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目标 B.保存了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 C.扩大了党的国际影响力 D.推动了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9.1950年11月,中央在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提出“战争第一,市场第二,投资第三”的财经 方针调整。这一调整的直接原因是 A.西藏和平解放的军事需求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提前完成 C,朝鲜战争爆发,美军逼近中国边境 D.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10.《安徽日报》在《从“泥路草房”到美丽乡村一三代小岗人谈四十年变化》一文中提到: “曾经泥路草房、民生凋敝的小岗村,而今已经铺上柏油路、盖起新房,成为美丽乡村的样 板。”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土地改革 11.小历同学在卢浮官见到一件黑色玄武岩石柱,其上刻有楔形文字。解说员介绍:“它用 ‘以眼还眼’原则规范社会,是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是 A.《汉漠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12.“在9和10世纪的西欧,自由农民、奴隶等群体逐渐被纳人庄园成为农奴,他们需为领主 耕种‘自营地’并缴纳捐税。”这一现象反映 A.庄园经济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B.基督教教会垄断土地所有权 C,城市工商业复兴吸引农民离开 D.农奴可通过赎买获得完全自由 13.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其“进步性” 主要指 A.推翻罗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