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0442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统编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5-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7次 大小:578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解析,学案,同步,下册,八年级
  • cover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历史解释) 4.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重难点: 1.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2.难点: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推广: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的召开] 1.召开: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现有关键词“1955年”、“万隆”、“周恩来”、“求同存异”等,下列说法与之相符的是( ) A.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B.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C.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957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购买商到会。“广交会”既努力扩大中国与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和平反帝、发展的共识,又挖掘了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不同程度的共同之处。这一做法( ) A.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 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C.体现万隆会议的精神 D.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 3.一些学者和智库主张亚非拉国家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粮食安全等领域深化合作。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等也被视为与万隆精神一脉相承。“万隆精神”的核心是( ) A.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友好相处 B.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C.争取民族独立、改变世界面貌 D.努力摆脱殖民主义带来的枷锁 4.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共同诉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材料所描述的会议( ) A.促使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C.恢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 D.使亚非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5.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与该思想最吻合的新中国外交智慧是(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 D.全方位外交布局的形成 6.1957年,北京亚洲电影周作为新中国早期重要的文化外交活动,吸引了17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工作者参加,展映了《章西女王》《女篮5号》等16部反殖民主义的影片。此次电影周活动( ) A.源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B.践行了万隆会议的精神 C.服务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 D.推动全方位外交的开展 7.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据此可知,新中国( ) A.奉行独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