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0918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4954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学期
  • cover
天津一中2024-2025-2七年级历史学科 学情调研卷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答在本卷上无效。祝同学们答题顺利!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他搜集到“金榜题名”、“连中三元”、“十年寒窗”等成语,请你判断他研究的是古代哪一制度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项工程,它的完工使国家南北的交通更加便利。人们可以从余杭乘船北行直达涿郡,西行直达洛阳。这项工程是 A.秦国都江堰 B.秦朝灵渠 C.隋朝大运河 D. 明长城 3.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A.兴建皇家宫殿 B.创立科举制度 C.减免农民租税 D.加强军备建设 4.下图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图中②处出现的我国古代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胡食”“胡装”在唐代广为流传;佛学、音乐、舞蹈及马球运动等域外文化涌入,为唐人社会生活增添万千风采。材料表明唐代 A.诗歌繁荣发展 B.文化兼容并包 C.尚武风气盛行 D.政治体制完善 6.“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7.一名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如下资料: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玄奘西行。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安史之乱 8.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宋代统治者深知文教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上突出文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科举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种做法 A.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 B.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10.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契丹族———阿骨打—辽 B.女真族—阿保机—金 C.党项族———元昊———西夏 D.蒙古族—铁木真—元 11.宋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主要体现了宋代 A.商业贸易的繁荣.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行省制度的设立 D.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2.唐朝后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至南宋,江南地区农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最明显的标志是 A.广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C.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苏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 13.10-13世纪,经过300多年的分裂和对峙,中华大地逐渐走向大统一。这一历史进程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灭西夏和金朝 ②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 ③宋太祖和其后继者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④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 A. ①②④③ B. ③④①②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14.《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都)不逮(及)元。”为管理台湾地区,元朝设置了 A.西域都护 B.北庭都元帅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府 15.把握关键词,获取重要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通过引擎搜索某一关键词,得到的高频信息有“吐蕃”“宣政院”等。这一关键词最可能是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辽东 16.宋朝书籍产量大增,“多且易致”,从而导致了书价的下降,基本实现了书籍销售价格的平民化。这在中国书籍史上乃至在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