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562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同步课件+视频)

日期:2025-05-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6次 大小:220845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7课,课件,同步,建立,清朝,灭亡
    (课件网) 人教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初步理解万历时期的张居正改革的必要性。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正确认识“均田免赋”口号,分析李自成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 3.立足史料证实和时空观念,了解满洲兴起、清军入关和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概况。 2022年课程标准: 了解明中期政治腐败和张居正改革,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和满族入主中原。 课程导入 1.政治腐败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①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②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表现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万历)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嘉靖) 1.政治腐败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①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影响 明朝中后期土地集中情况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思宗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内容 2.张居正改革 ①经济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②政治上: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张居正的经济改革将原本分散的各种税收和劳役,如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为一项计入田亩,一律用银两征收,大大简化了税收体系,因此被称为“一条鞭法”。 意义 ①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②使明朝的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结局: 张居正死后,明朝的改革气象随之消失。 1.李自成起义的原因 1)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 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 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于是死者枕藉,臭气熏天。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以掩其遗骸。……且有司……不得不严为催科(征税)。仅存之遗黎(剩下的百姓)止有一逃耳。 ———《明季北略》 2)直接原因 陕北连年灾荒,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导致农民无以为生,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提出口号 军纪严明 迅速发展 建立政权 攻进北京 2.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李自成起义军纪律严明。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李自成起义军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起义军势力扩展到10余省,队伍发展到100多万人。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4月,李自成率百万大军攻进北京。 3.明朝灭亡 1644年2月,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山西农民群起响应,各府州县望风而下,自成遂率军北上,3月19日围困京师。次日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 态度: 李自成起义军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