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866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统编版)

日期:2025-05-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3120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5,统编,中国历史,上册,八年级,学年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提炼教材信息、分析表格,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历史理解】 2.阅读、分析材料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必要性、内容极其伟大意义。【历史理解、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阅读、分析材料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原因。【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唯物史观】 4.知道红军长征的路线及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激发爱党、爱国之情,感悟长征的现实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 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1.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 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诗歌《七律·长征》 设问: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导入,生动展现红军长征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理解素养。) 环节一:路在何方 1.出示农村革命根据地图,教师讲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情况、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围剿的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农村革命根据地图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将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培养大单元意识,落实历史理解素养。) 2.出示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思考探究:1.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得出红军长征的原因。 2.从战略战术因素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完成表格,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培养学生梳理、提炼教材信息的能力以及读表归纳能力;通过战略战术因素分析知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理解”左倾”的含义) 环节二:路在脚下 1.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活动探究: 任务一: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结合教材82页正文内容,讲解遵义会议前的长征路线,并指出红军长征初期所面临的危急局势 。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遵义会议前的长征路线感受长征初期的危急局势,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必要性。) 2.出示湘江战役后博古李德与毛泽东的不同建议 问题:你支持谁?为什么? (设计意图:思考两方的建议带来的不同后果,理解左倾错误是造成危急局势的原因,进一步明确遵义会议召开的必要性以及会议内容。) 3.活动探究: 任务二:根据教材82页正文内容并结合表格,讲解遵义会议召开的情况。 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 4.出示材料: 材料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在长征的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了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摘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成为其中一个支部……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其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中国红军长征记》 活动探究: 任务三: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阅读、分析材料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理解素养。) 5.出示中国工农红军路线图 活动探究: 任务四: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结合教材相关正文内容,讲解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路线,并说说途中的重大事件。 教师补充学生讲述的故事,并结合视频、图片加以渲染。 (设计意图:通过画路线、讲故事知道红军长征的路线及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体会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