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883

第二章 第6课时 重力 弹力 摩擦力(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物理(通用版)一轮复习

日期:2025-05-1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1382450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章,3份,一轮,通用,物理,高中
    考 情 分 析 生活实践类 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应用,索桥、千斤顶、刀、木楔的工作原理 学习探究类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应用,平衡中的临界问题 第6课时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目标要求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的概念。2.掌握弹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胡克定律。3.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考点一 重力和重心 1.力 (1)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      (即产生加速度)。 (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 2.重力 (1)产生: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        测量。同一物体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      。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    分布。 ②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法。 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1.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2.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 3.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与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有关。(  ) 4.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 5.地面上的同一物体在赤道上所受重力最小。(  ) 例1 (2025·浙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小明在参观科技馆时观察到有一个十分有趣的“锥体上滚”实验。如图所示,将一个双圆锥体轻轻放在倾斜轨道的低端,就会看到它似乎在向“上”滚去,关于锥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圆锥体的重心在锥体的外部,不在锥体上 B.在双圆锥体上滚的过程中,锥体的重心在向上运动 C.双圆锥体上滚实验中,虽然看到的现象好像是锥体在上滚,但是从侧面观察,锥体重心其实是下移的 D.当双圆锥体在轨道的最低处时,它的重心在最低处;当双锥体在轨道最高处时,它的重心在最高处 考点二 弹力 1.弹力 (1)定义:发生    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      。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 2.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条件法:根据弹力产生条件———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假设法:假设两个物体间不存在弹力,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    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    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3.接触面上的弹力方向判断 面与面 点与平面 点与曲面 曲面与平面 垂直于 接触面 垂直于 接触面 垂直于 切面 垂直于 平面 4.弹力大小的计算 (1)弹簧弹力大小 胡克定律F=kx,其中x表示弹簧的    。 (2)一般物体所受弹力: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计算。 物理中的轻绳、轻杆、橡皮筋、轻弹簧四个物体中。 (1)受外力作用形变量较小的有      。 (2)产生弹力方向不一定沿物体本身的有    。 (3)既可产生拉伸形变,又可产生压缩形变的有    、轻弹簧。 例2 图中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的弹力。 例3 (2023·山东卷·2)餐厅暖盘车的储盘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三根完全相同的弹簧等间距竖直悬挂在水平固定圆环上,下端连接托盘。托盘上叠放若干相同的盘子,取走一个盘子,稳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补平。已知单个盘子的质量为300 g,相邻两盘间距1.0 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