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912

第二章 第10课时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物理(通用版)一轮复习

日期:2025-05-1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98999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实验,探究,第二章,学案,练习,3份
    第10课时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目标要求 1.会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2.进一步理解胡克定律,掌握以胡克定律为原理的拓展实验的分析方法。3.会通过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掌握数据处理方法。 考点一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1.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    。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      ,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得出弹力大小与形变量间的关系。 2.实验器材 铁架台、    、刻度尺、      、坐标纸等。 3.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 l0,即原长。 (2)如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1,记录m1和l1,得出弹簧的伸长量x1,将这些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记录m2、m3、m4、m5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2、l3、l4、l5,并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2、x3、x4、x5。 钩码个数 长度 伸长量x 钩码质量m 弹力F 0 l0 1 l1 x1=l1-l0 m1 F1 2 l2 x2=l2-l0 m2 F2 3 l3 x3=l3-l0 m3 F3 … … … … … 4.数据处理 (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用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表达式。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3)得出弹力和弹簧形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5.注意事项 (1)不要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度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2)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3)观察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型实验,实验前并不知道其规律,所以描点以后所作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 (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例1 (2024·河南省期末联考)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实验。 (1)在实验装置中,弹簧a悬挂,刻度尺保持竖直,为了便于直接读出弹簧a的长度,刻度尺的零刻度应与弹簧a的    (填“上端”或“下端”)对齐;不挂钩码时指针所指刻度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弹簧a的原长L0=     cm。 (2)悬挂钩码并改变钩码的个数,算出每次悬挂钩码的重力作为弹簧a的弹力F,根据弹簧a的长度结合原长算出每次弹簧a的伸长量x,根据记录的多组数据F及x,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作出的F-x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求得弹簧a的劲度系数为k=     N/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换一个弹簧b重新实验,同样作出F-x图像,发现图像末端出现了弯曲,其原因是:                           。 例2 (八省联考·云南·12)某实验小组在完成“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后,为提高测量精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来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k。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卡钳将游标卡尺的游标尺竖直固定在一定高度; ②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游标卡尺尺身的外测量爪上,另一端勾住钢球上的挂绳; ③将钢球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天平上,实验中始终保持弹簧竖直且处于拉伸状态(在弹性限度内); ④初始时,调节游标卡尺使其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