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2256

【大单元整体教学】西师大版新版一下6.4《连加》(教案)

日期:2025-05-1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7218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下,教案,连加,新版,师大,教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它在整个小学数学计算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为后续学习减法、乘除法运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共有5个例题,其中例1和例2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通过操作小棒,直观地呈现 “满十进一” 的过程,使学生明白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1 的道理;例3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的计算过程;例4主要教学运用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5主要教学两位数的连加,使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式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20 以内的进位加、 10 以内数的组成、数位等知识,能够正并掌握了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时相对轻松,但对于进位加法中涉及的数位变化和“满十进一”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活动,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学生通过亲自摆小棒,将单根小棒凑成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能直观地看到 “满十进一” 的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但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还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计算规则,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困难 单元目标拟定 1.让学生经历探索10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10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意识。 3.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