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卖炭翁 白居易 于无声处听惊雷 1.学习抓关键词句批注诗歌的 方法,以及文中对矛盾心理的 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体味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 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感受知识 分子的悲悯情怀。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一 、触“怜翁”之韵 1.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2.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 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3.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路,千秋永祀老诗翁。 作者简介: 白居易 (772 — 846),字乐 天,号 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 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 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 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 赞善大夫。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讽喻诗 ●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 其志;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 的美(歌颂)刺(讽刺)作用; 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 民 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卖炭翁 白 居 易 老人 于无声处听惊雷 诵读指导: 这首叙事乐府诗情节完整,以七言 为主, 我们可以二二三的节奏,也可以 四三、 四三的节奏,注意整首诗感情基 调悲凉,语速慢一点,有语调的变化, 会诵读出一些叙事的味道。 以读促悟 以悟动情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 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 niǎn zhé 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 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卖炭翁 白居易 bìn 精读课文二、感“怜翁”之情 1.诗歌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卖炭老人辛苦烧出来的一车炭,在寒冷的天气下, 把烧好的炭拉集市上,却被宦官和爪牙掠夺。 烧炭 运炭 被抢炭 这是 一个多么 的故事。 困苦 凄凉 悲惨 三 、批“怜翁”之处 2.这首诗发表后,时人评论:《卖炭翁》 “字字品味都是苦”。卖炭翁“苦”在 何处 你从何处看出其“苦” 想想诗中 哪些词 句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小组讨 论) 伐薪烧炭之苦。 两鬓苍苍、十指黑。老人烧炭的艰辛。 外貌描写 身上衣裳、口中食。老人生活贫苦。 衣正单、愿天寒。运炭辛苦心。理描写 一尺雪,辗冰辙 卖炭翁的辛苦。 动作描写 牛困人饥,泥中歇。可见运炭也苦,休息也苦。 被掠夺也很苦 苦年 老 卑微 翩 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翩翩”形容轻快的样子,写出了宦 官使者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与卖 炭翁困苦凄惨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 对 比,揭露了宫市的罪恶。 3、字字皆苦,事事皆苦。辛辛苦苦伐薪烧炭运炭, 炭又被宫使夺去!诗人是怎样描写宫使的 外貌 描写 “手把”“口称”表现了宫使的 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 牵”等动作,刻画了宫使蛮不讲 理、霸道凶残的丑陋嘴脸。 横 动作 描写 手 把文 书 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 北 。 3、哪个词语写出了这种无力 虽万般不舍, 可也无可奈何心理 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 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对比 助读资料: “ 宫 市”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 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 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作于元和四年(809)。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 一是指百姓 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 ,毁了皇家的声誉。 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