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荷塘 月色 朱自清 看到这张荷花图,你会想到哪些描写荷花的诗句 知人论世 朱自清原名自华 ,号秋实。 他是我国现 代著名的散文家、 诗 人、学者,又是民 主战 士、爱国知识分子。 1927年大革命失败, 中国的社会矛盾进 一步激化。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给朱自清带 来极大的震撼, 使其思想和创作发生很大转变。他的作品不再限于 日常生活的抒情小品,也有抨击现实丑恶的杂文。 主要作品有《背影》 《春》《欧游杂记》。 1.作者简介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朱自清在清华 大学 教书,住 清华 园西院。 当时蒋介石发 动“四 · 一二”和“七 · 一五”两 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 时 代正在瓦解,新 时局尚未到来。 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对 现 实无法理解。他想要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 暂的安宁,所以写下了《荷塘月色》这 篇文章。 2.写作背景 自主探究 第二部分(第4-6段):荷塘月色的景观 第三部分(第7-10段) :由联想江南采莲回到现实 1.整体把握,自主探究———划分文本层次 第一部分(第1-3段) :夜观荷塘的缘由 2.整体把握,自主探究———夜游原因 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作用 直抒胸臆,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引领全篇,是文眼向。 3.整体把握,自主探究———夜游路径 作者的行踪是怎样的 请用箭头表示出来。 家门 — — 小路 — — 荷塘 — — 四周 — — 家门 3.整体把握,自主探究———情感变化 作者情感变化脉络是怎样的 “不宁静”→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观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 → 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 →惦念江南,欲求超脱不得。 文本研读 1.文本研读,合作探究———几幅图画 作者描绘了几幅荷塘图 请概括 一 下。 ①月色下的荷塘 ②荷塘上的月色 ③荷塘的四周 2.文本研读,合作探究———鉴赏画面 鉴 赏文章段落的三把钥匙 :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反复等。 写景角度:高低;远近;虚实;正面侧面;动静。 语言风格 :炼字,动词,形容词,叠词,数词等。 修辞角度:比喻、排比、博喻、拟人、 多感官融合 写景角度:高低结合、动静结合 语言风格 : 2.文本研读,合作探究———鉴赏画面 第四段 2.文本研读,合作探究———鉴赏画面 结合第四段的分析,谈一谈第5段是如何写荷塘的 2.文本研读,合作探究———鉴赏画面 思考:你认为第六段有没有写月色 为什么 似乎无一处写月,其实处处体现了月色。 ———流露 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 情感探究 1.深刻思考,品悟情感———荷塘之“美” 全文中描写的“荷塘月色”都是美的吗 “峭楞楞如鬼一般”,有人以为这个比喻与上下文不 和谐,故须删除,你同意吗 为什么 为什么文章中要写这些压抑不快的文字呢 2.深刻思考,品悟情感———荷塘之“情” 到底是眼前的月下荷塘还是古代的江南的荷塘打动了朱自清 作者真正向往的荷塘是哪一个 向往的是江南荷塘,实质上与作者此刻心境最贴切 的是月下荷塘。 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 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景物描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