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东 汉 的 兴 衰 2024新教材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 初中历史课件 壹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兴复东汉成大业 贰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祸起萧墙乱人心 叁 ———黄巾起义 黄巾奏响亡国曲 知道东汉建立和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了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01 02 03 知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导致东汉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知道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的灭亡。(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 (家国情怀) 兴复东汉成大业 东汉后期 东汉前期 东汉中期 王莽夺权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黄巾起义 新朝 阅读教材,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导入新课 引 思考:西汉后期社会状况如何?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流散冗食,馁(něi)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 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 西汉 导入新课 引 思考:王莽施政措施结果如何? 新朝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时间 建立者 身份 9年 王莽 外戚 皇帝的母族、妻族 改制失败 社会动荡 兴复东汉成大业 思考: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 东汉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5年 刘秀(光武帝) 洛阳 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后汉书·桓冯列传》 战乱频发 刑罚严重 赋税沉重 矛盾尖锐 东汉建立 兴复东汉成大业 史料 措施 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 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非犯殊死,皆一切勿案其罪。见徒免为庶人。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释放奴婢 减轻田租 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整顿吏治。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史料实证 阅读课本P73-74,结合材料,了解光武帝为巩固对 全国的统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兴复东汉成大业 是岁,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rěn],百姓殷富,粟斛[hú]三十,牛羊被野。 ———《后汉书》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历史解释 结合材料说一说光武帝的一系列统治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兴复东汉成大业 行业 措施 农业 手工业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治理黄河 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青瓷技术成熟。 根据课本P74,归纳东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牛耕画像石拓片 水排 青釉水波纹双耳瓷扁壶 兴复东汉成大业 统治者要勤政爱民,以民为本;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唯物史观 回顾 “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相关措施,归纳两汉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 启示 “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祸起萧墙乱人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继位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历史解释 皇帝 早逝 幼帝 即位 宦官专权 母后主政 外戚专权 重用外戚 除掉外戚 依赖宦官 上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图示说说造成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祸起萧墙乱人心 皇帝长大 党锢之祸 东汉汉桓帝、汉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跋扈将军 梁冀专擅专权,凶暴放肆。宫廷禁军和皇帝身边的侍卫都有他安插的亲信,向四方征调的物品,以及各地每年按时向皇帝贡献的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