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3112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34张PPT+视频)

日期:2025-05-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568500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民族,视频,PPT+,34张,课件,交融
  • cover
(课件网) 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分析东晋胜利的原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01 02 03 知道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知道北朝政权的更迭。(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金戈铁马战淝水 ———淝水之战 汉化改革促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政权更替促统一 ———北朝政权更替 民族交融新变化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淝水之战 十六国(前秦)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融 北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东魏 继十六国之后,北方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其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当时北方地区民族关系发展如何? 整体感知 前秦 氐族 苻坚 时空观念 观察地图,结合教材P107,说一说统一北方的是十六国中的哪一个政权?该政权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后来在谁的统治下变得强大起来? 金戈铁马战淝水 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 历史解释 阅读材料思考,随着前秦实力的增强,苻坚的理想是什么? 金戈铁马战淝水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胜利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以少胜多 时空观念 结合视频及教材P108,梳理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温故知新:你知道中国古代四大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哪几个么?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金戈铁马战淝水 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见部阵整齐,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有惧色。 以吾之众旅(军人),投鞭(马鞭)于江,足断其流。 余众弃甲宵遁(连夜逃跑),闻风声鹤唳[lì],皆以为王师已至。 权翼说 如今晋朝虽然衰微软弱,但还没有大的罪恶,谢安、桓冲又都是长江一带才识卓越的人才,他们君臣和睦,内外同心,以我来看,不可图谋! 历史解释 小组讨论: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前秦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石越说 “东晋有长江天险,并且老百姓都归附朝廷,恐怕不能讨伐。 苻融说 鲜卑族、羌族都把我们当做仇敌,经常找机会报复,现在轻易讨伐东晋,我害怕不仅讨伐不成功,而且后患无穷。况且我们频繁征战,士兵疲乏,百姓早怀有畏敌之心。 东晋内部军民团结,指挥得当;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前秦军队内部民族矛盾尖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苻坚骄傲轻敌。 金戈铁马战淝水 时空观念 观察地图,画出政权更替示意图,当时统一北方的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汉化改革促发展 畜牧业生产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较大比重。无数农田被圈占为牧场......———《中国古代史》 史料实证 统一北方后的北魏政权面临什么难题? 材料一:每以骑战,驱夏人(汉族人)为肉篱。以骑蹙步,夏人未战先死。 ———《通典·边防典》 材料二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材料一 材料三 汉化改革促发展 史料实证 根据材料思考,孝文帝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有何影响? 孝文帝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结合视频及教材P108,回答下列问题。 ①迁都洛阳 ②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等。 促进了民族交融。 敢于创新、坚持不懈、 勇于斗争、不畏牺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