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 金属与人类文明 综合评价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 1 (2023宿迁期末)材料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为金属材料的是( ) A. 青铜器 B. 丝绸 C. 陶瓷 D. 光导纤维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4题。 地壳中铁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工业用赤铁矿(主要含Fe2O3)、焦炭等为原料在高温下冶炼铁,用硫铁矿(主要含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铁具有还原性,能被O2、卤素单质(X2)、H+及不活泼金属阳离子等氧化,能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 2 (2024苏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合金的熔点比纯铁高 B. 铁的大规模冶炼在铝之后 C. 炼铁时焦炭转化为CO作还原剂 D. 废旧铁制品直接填埋处理 3 (2024苏州期末)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铁粉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可用于制作“暖贴” B. Fe2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颜料 C. FeCl3溶液显酸性,可用于刻蚀印刷电路铜板 D. FeSO4具有还原性,可用作补铁剂 4 (2024苏州期末)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业制硫酸涉及的物质转化:FeS2SO3H2SO4 B. 利用高温水蒸气处理铁器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g)Fe3O4+4H2 C. 用铁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2Fe+3Cu2+===2Fe3++3Cu D. 实验室制溴苯涉及的物质转化:FeFeBr2、 5 (2024连云港期末)史料记载,我国在明代就有了利用绿矾(FeSO4·7H2O)和KNO3制备硝酸的工艺,其主要流程如图。已知:“煅烧”后产生3种气态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煅烧”前将绿矾加工成粉状,既能加快煅烧速率,又能提高原料利用率 B. “吸收”过程中只发生反应:2SO2+O2+2H2O===2H2SO4 C. “搅拌”过程加入KNO3制得硝酸的原理是硫酸的酸性强于硝酸 D. “蒸馏”获得的硝酸液体显黄色,是因为硝酸中溶有了Fe3+ 6 在含有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加入KSCN溶液可能变红色 B.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溶液中一定不含Cu2+ D.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Fe 7 (2023南通期末)通过下列实验探究SO2与Fe3+的反应。将过量的SO2通入FeCl3溶液后,将溶液分为3份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第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实验二:第二份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特征蓝色沉淀; 实验三:第三份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中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一定是Fe2+ B. “实验二”说明溶液中含有Fe2+,一定不含Fe3+ C. “实验三”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3 D. SO2与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H+ 8 FeCl3在工业上用途非常广泛,通过下列实验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 实验一:将FeCl3浓溶液滴入沸水中,沸水中液体变为红褐色。 实验二:在装有少量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粉充分振荡,溶液由黄色变成蓝色。 实验三:在装有少量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振荡后,加入有机溶剂CCl4并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红色。 实验四:在装有少量FeCl3溶液试管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充分振荡后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中的铁元素形成的粒子大小没有改变 B. 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Cu===Fe2++Cu2+ C. 实验三中的实验现象说明FeCl3具有氧化性 D. 实验四静置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Ag+、Cl-、Fe3+、NO 9 (2023盐城新丰中学、龙岗中学期中)为防治含硫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仅有Fe和O B. 步骤①的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