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1.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这说明他们( ) A.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B.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C.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2.“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在战争中逐步变少;法家主张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各族频繁往来、密切联系。这些现象共同说明了( ) A.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B.变法改节已迫在眉睫 C.诸侯纷争正逐渐平息 D.社会转型将悄然进行 4.汉初朝廷和地方的统治者承认秦始皇的皇帝称号,采用秦的纪年,以郡县一统天下。这说明汉制和秦制的关系是( ) A.沿袭继承 B.批判发展 C.改革创新 D.完全否定 5.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洛阳已是一片瓦砾,到曹魏后期已恢复了往日繁华都市的面貌;曹魏末年政府已有编民663423户,443万余口,已有大幅度增长。这说明( ) A.官渡之战奠定统一基础 B.三国鼎立局面已经形成 C.全国统一推动社会进步 D.局部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6.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据此可知,隋文帝最的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D.开通了大运河 7.760年,杜甫拖儿带女从长安、洛阳逃难到四川成都,并在这一年写下《恨别》。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胡骑长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胡内迁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朱温灭唐 8.宋代商铺林立,有的商铺为了招揽生意,开始以印刷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坊市制被打破 B.商业贸易繁荣 C.纸币广泛使用 D.政府重视商业 9.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提出了“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的以预防为主、救灾为辅的应对灾荒的方针。这表明徐光启( ) A.重视经验总结 B.追求理论创新 C.吸收外来成果 D.关注国计民生 10.康熙帝下令禁止沿海民众前往南洋贸易;雍正帝将西方传教士驱逐至澳门或广州统一管理;乾隆帝将西方来华贸易的港口限制在广州一处。这些做法( )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完全断绝了中外的经济交流 C.有效阻止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D.根本目的是保护本国手工业 11.“英法率兵犯天津,官军屡挫,遂陷京师,焚圆明园。文宗幸热河,派恭亲王与各国议和”,恭亲王被迫接受的条件有( ) A.列强可享有领事裁判权 B.外国商船可在长江航行 C.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D.清政府增开天津为商埠 12.自1895年夏开始,整个中国展开了一个由一批中国知识分子所倡导的开民智运动。他们一面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法律、政治及科学,一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社会,如国人吸食鸦片、缠足等陋习大肆批评。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马关条约》签订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D.科举制的废除 13.新文化运动时期,《平民》杂志刊登的《中国女子今后的觉悟和奋斗》指出:“女子应打破我们以前的奴隶生活,创造以后人的生活,争我们应享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倡导文学革命 B.号召变法图强 C.提倡民主平等 D.宣扬民主共和 14.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