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5093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下4.2.2消化和吸收(共18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5-1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1038611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视频,PPT,18张,吸收,消化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01 食物的消化 02 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习内容导览 糖 类 脂 肪 蛋白质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六类营养物质 供能 物质 非供能物质 大分子有机物 小分子 小分子有机物 细 胞 吸收 消化 分解 吸收 探究新知01 食物的消化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探究新知01 食物的消化 牙 唾液腺 牙的咀嚼 舌的搅拌 口腔 舌 唾液的分泌 将食物切断、磨碎 配合牙的咀嚼,通过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腺大量分泌唾液, 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 是不是都很重要呢 ?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探究新知01 食物的消化 实验·探究: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 提示: ①淀粉无甜味,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②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馒头(或米饭)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 馒头(或米饭)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 8 馒头碎屑 2ml唾液 充分搅拌 馒头碎屑 2ml清水 充分搅拌 馒头块 2ml唾液 不搅拌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淀粉遇碘变蓝 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探究新知01 食物的消化 试管 加入物质 馒头 搅拌 实验 现象 解释 1 唾液 碎屑 搅拌 不变蓝 唾液淀粉酶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 水 碎屑 搅拌 变蓝 淀粉没分解 3 唾液 块 不搅拌 部分变蓝 淀粉没充分分解 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唾液 牙齿的咀 嚼和舌的 搅拌 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 探究新知01 食物的消化 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食物中分子较大的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淀粉 麦芽糖 淀粉酶 探究新知01 食物的消化 探究新知01 食物的消化 口腔 食管 咽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胰 肝 消化道 消化腺 胆囊 探究新知01 食物的消化 消化道 功 能 口腔 储存唾液 咽 食物和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管 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 储存胃液,暂存食物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大肠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排出粪便。 口腔 咽 食道 胃 大肠 小肠 肛门 十二指肠 探究新知01 食物的消化 消化腺 功 能 唾液腺 (外) 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 (外) 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最终流入小肠,不含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胃腺 (内) 分泌胃液,含有的盐酸(胃酸)和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 (外) 分泌胰液,含有多种酶(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内) 分泌肠液,含有多种酶(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淀 粉 唾液(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微粒 胆汁(乳化作用) 脂 肪 葡萄糖 甘 油 脂肪酸 肠液、胰液 胃液(蛋白酶) 多肽 肠液、胰液 肠液、胰液 口腔 胃 小肠 小肠 小肠 小肠 探究新知01 食物的消化 初次 第二次 探究新知02 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消化后形成的葡萄糖等物质,是在小肠中还是在大肠中被吸收的呢? 皱襞 毛细血管 小肠绒毛 小 肠 1.小肠内皱襞和小肠绒毛有什么作用? 2.小肠内什么部位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绒毛是吸收的部位 增大吸收面积 小肠绒毛 探究新知02 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 少量水、无机盐 吸收 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 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吸收 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吸收 小肠 肛门 排出 食物 食物残渣(粪便) 大肠 食物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