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活 板 沈 括 感受活字印刷对文化传播的意义,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学科素养 壹 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的文学地位,掌握文言重点字词; 贰 梳理活板制作流程,学习说明方法,理解其科学价值; 叁 感受活字印刷对文化传播的意义,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的文学地位,掌握文言重点字词;梳理活板制作流程,理解其科学价值。 难点 感受活字印刷对文化传播的意义,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请同学们分组做“匠人学徒”,需通过解谜完成“活字印刷术复原计划”。 “今日,尔等将入毕昇工坊,破解活字秘术!” 情境导入 了解活板 穿越时空 任 务 一 第一课时 走近名家 沈括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文体知识 《活板》是一篇文言科技说明文,选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技艺》卷一八。 文章以简洁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版印刷的方法和优越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读读写写 听老师范读,标注字音 昇( ) 炀( ) 砥( ) 燔( ) 讫( )又为( )活板 薄( )如钱唇 蜡和( )纸灰 数( )十百千本 更( )互 纸帖( ) 保藏( ) shēng yáng dǐ fán qì wéi báo huò shù gēng tiè cáng 理解大意 翻译文章 任 务 二 第一课时 翻译文章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①借助注释翻译,红笔批注; ②发现问题及时质疑、补充、纠正。 翻译文章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从冯瀛王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 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 板:同“版”,雕版。 尚:还。 盛:大规模地。 为:做,发明。 之:它,指“板印书籍” 板:同“版”,用雕版。 已后:以后。已:同“以”。 翻译文章 (2)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令坚:使坚硬。令:使。 布衣:平民。 为:发明。 其:指活字版印刷的。 胶泥:黏土。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模。 火:用火。 翻译文章 (3)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想要印刷时,就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密密地排满字印。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板,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以:用。 设:设置。 其:它的,指铁板的。 以:用,拿。 和(huò):混合。 冒:覆盖。 欲:想,要,想要。 则:就。 置:放置。 铁范:指铁制的模框。 翻译文章 (3)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想要印刷时,就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密密地排满字印。排满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