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5152

第七章 第35课时 专题强化:碰撞模型及拓展(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物理(通用版)一轮复习

日期:2025-05-0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68305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七,练习,一轮,通用,物理,高中
    第35课时 专题强化:碰撞模型及拓展 目标要求 1.理解碰撞的种类及其遵循的规律。2.理解“滑块—弹簧”“滑块—斜(曲)面”两种模型与碰撞的相似性,会分析解决两类模型的有关问题。 考点一 碰撞模型 1.碰撞 碰撞是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 2.特点 在碰撞现象中,一般都满足内力    外力,可认为相互碰撞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3.分类 动量是否守恒 机械能是否守恒 弹性碰撞 守恒     非弹性碰撞     有损失 完全非弹性碰撞 守恒 损失    4.“一动碰一静”弹性碰撞实例分析 以质量为m1、速度为v1的小球与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碰撞为例,则有 m1v1=m1v1'+m2v2' m1m1v1'2+m2v2'2 联立解得:v1'=v1,v2'=v1 讨论: ①若m1=m2,则v1'=0,v2'=v1(速度交换); ②若m1>m2,则v1'>0,v2'>0(碰后两小球沿同一方向运动);当m1 m2时,v1'≈v1,v2'≈2v1; ③若m10(碰后两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当m1 m2时,v1'≈-v1,v2'≈0。 质量为m、速度为v0的A球跟质量为3m、静止的B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值。那么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是以下值吗? (1)0.6v0;(2)0.4v0。 例1 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速度为6 m/s,B球的速度为2 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速度可能为(  ) A.1 m/s 6 m/s B.4.5 m/s 3.5 m/s C.3.5 m/s 4.5 m/s D.-1 m/s 9 m/s  碰撞问题遵守的三条原则 1.动量守恒:p1+p2=p1'+p2'。 2.动能不增加:Ek1+Ek2≥Ek1'+Ek2'。 3.速度要符合实际情况 (1)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若要发生碰撞,则应有v后>v前,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若碰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前'≥v后'。 (2)碰前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至少有一个改变。 例2 (九省联考·贵州·15改编)如图,质量为m甲= kg的小物块甲向右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A点、质量为m乙=1 kg的小物块乙发生弹性正碰,碰前瞬间甲的速度大小v0=4.8 m/s。碰后乙在AB间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在B点、质量为m丙=1 kg的小物块丙发生正碰,乙在此碰撞前、后瞬间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1,碰后丙滑动d=0.04 m后停止运动。乙、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所有碰撞时间极短,g取10 m/s2。求: (1)甲与乙碰撞后瞬间乙的速度大小; (2)乙、丙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 例3 (2024·河北保定市三模)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弹性小球A、B在同一竖直线上且间距l=2.4 m,小球B距地面的高度h=1.8 m,两小球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同时由静止释放小球A、B,小球B与地面发生碰撞后反弹,之后小球A与B发生碰撞。已知小球A的质量mA=0.1 kg,小球B的质量mB=0.5 kg,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所有的碰撞均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碰撞时间。求: (1)小球B第一次着地时小球A的速度大小vA; (2)小球A、B第一次相碰时离地高度H; (3)小球A、B第一次相碰后瞬间小球A的速度大小。 考点二 碰撞模型拓展 “滑块—斜(曲)面”模型 “滑块—弹簧”模型 情 景 示 例 情 景 示 例 模 型 特 点 (1)上升到最大高度:滑块m与斜(曲)面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共,此时滑块m的竖直速度vy=0。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0=(M+m)v共;系统机械能守恒,m(M+m)+mgh,其中h为滑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不一定等于轨道的高度(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减少的动能转化为滑块m的重力势能)。 (2)返回最低点:滑块m与斜(曲)面M分离点。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0=mv1+Mv2;系统机械能守恒,mm+M(相当于弹性碰撞)。 模 型 特 点 (1)动量守恒:两个物体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若系统所受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