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学案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 知道杠杆的定义 2. 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3. 会画杠杆的力臂 4. 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掌握其计算的公式 5. 知道生活中的三类杠杆 【自主学习】 一、杠杆 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 的点转动,那么这个硬棒叫做 。“硬棒”和“能绕着固定点转动”是杠杆的两个关键特征。“硬”是指不考虑发生形变,是一种理想情况,杠杆是一种理想模型。理想模型是人们分析物理问题的基础。 杠杆的五要素(如图): :杠杆可以绕着转动的点O ; :使得杠杆转动的力F1 ; :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l1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支点到阻力力的作用线l2 五要素的特点 ①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位置可能改变(如图)。 ②动力与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分别使杠杆向相反方向转动,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 ③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力臂为0。 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O和动力F1、阻力F2的方向;如图所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从动力、阻力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或反方向)分别画虚线,即为动力、阻力的作用线,如图所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1”、“l2”,如图所示。 二、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思路:杠杆支点两侧所受的动力、阻力,以及动力臂、阻力臂都会影响杠杆的平衡,所以应该找出这四个量之间的关系。 (1)保持右侧的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改变左侧的动力F1和动力臂l1; (2)保持左侧的动力F1和动力臂l1不变,改变右侧的阻力F2和阻力臂l2。 实验过程:实验开始前需要进行杠杆的调平(和天平测量前的操作一样的):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的目的:一是使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以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二是便于直接读出力臂。 (1)给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各自钩码所受的重力的大小。 (2)把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记为动力F1,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记为阻力F2;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F2、l1、l2的数据填入下表。 (3)保持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改变动力F1,相应调节动力臂l1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把数据填入下表。 (4)保持动力F1和动力臂l1不变,改变阻力F2,相应调节阻力臂l2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把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结论:动力 × = × 阻力臂,即F1 l1 = F2 l2 注意事项:根据“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原则,在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挂钩码后,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三、生活中的三类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虽然省力,但是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虽然费力,但是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 【例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C.杠杆不一定是硬棒 D.力臂不一定和力的作用线垂直 【例2】如图所示,动力的力臂的画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3】如图所示,OAB是以O点为支点的轻质杠杆,分别沿不同方向用力,(图中带箭头的线段只表示力的方向,不表示力的大小),使杠杆在同一位置保持平衡。已知沿BC方向的力为,且BC与AB垂直;沿BD方向的力为,且BD与OB的连线垂直;沿BE方向的力为,且BE与AB在一条直线上。关于、、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小 B.最小 C.最小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